箕準的目的很清楚,就是希望透過衛滿,來為他守護西部邊境。
然而衛滿是個很有政治野心的人,他利用封地為依託。不斷招引漢人流民,積聚自己的政治、經濟力量。
公元前194年,羽翼已豐的衛滿,派人向箕准假傳漢朝要派大軍來進攻。請求到準王身邊來守護。
箕準不知是詐,許諾了衛滿的請求。於是衛滿趁此機會,率軍向王都王儉城進發,一舉攻佔王都後,自立為王,國號仍稱朝鮮。歷史上稱其為衛氏朝鮮。
箕準戰敗後,南下逃亡到了半島南部的馬韓地區。
衛氏王朝建立後,控制了朝鮮半島的北部地區,與西漢燕地相鄰。
此時正值西漢惠帝時期,天下初定,遼東太守經漢廷批准,主動與朝鮮國王衛滿相約。
衛滿為漢朝藩屬外臣,為漢朝保衛塞外,不使漢朝邊境受到侵犯。
塞外各族首領朝見漢朝天子,以及各國與漢朝通商,不許從中阻擾。作為回報,漢朝答應給予衛滿以兵力和物資上的支援。
有了西漢藩屬外臣的身份和漢廷的軍事、經濟的支援,衛滿便開始不斷地侵凌和征服臨近小邦,真番、臨屯都主動前來歸順。
衛氏政權的勢力因此迅速膨脹,領地擴大到方圓千里。
衛滿的孫子右渠成為朝鮮王時,更是大量招引漢人流民,以此來擴充衛氏政權的實力。
而隨著衛氏勢力的日益雄厚,右渠不但自己不肯再向漢朝通商朝貢,而且還阻礙鄰近真番等小國與漢朝通商朝貢。
漢武帝元朔元年,朝鮮半島小番君南宮等,因不滿朝鮮王右渠的控制,率眾28萬歸降漢朝,漢武帝以其地為蒼海郡。
元封二年,漢武帝為加強與衛氏朝鮮的藩屬關係,派涉何為使節前往朝鮮,勸諭右渠王改變對漢朝的不友好政策,結果無效。
涉何對出使沒有結果非常氣惱,在回國途中,將護送他出境的朝鮮裨王長殺死,並將情況飛報漢武帝。
漢武帝不但沒有責怪涉何,還任命他做遼東郡東部都尉。右渠王對涉何懷恨在心,發兵突襲遼東,殺死涉何。
這便是著名的涉何事件,它成了漢武帝發動對朝鮮戰爭的導火線。
就在這年秋天,漢武帝發兵5萬,由樓船將軍楊僕率領一支,從齊地渡過渤海;由左將軍荀彘率領一支,從陸路出遼東,水陸兩路聯合攻打右渠王。
公元前108年夏,朝鮮右渠王被主和的臣屬殺害,王險城終於被攻陷,衛氏朝鮮滅亡。
漢武帝滅了衛氏朝鮮後,在其管轄地先後設定了樂浪、臨屯、玄菟和真番四郡,歷史上稱其為漢四郡。
四郡之下設有很多縣,郡縣長官由漢朝中央派遣漢人擔任。很顯然,漢四郡的設定,說明漢武帝已經將朝鮮半島北部地區納入了漢帝國的統治範圍。
漢武帝之後,西漢在朝鮮半島北部的郡縣設定情況有所變化。昭帝始元五年,罷去臨屯、真番二郡,併入樂浪、玄菟二郡。
樂浪郡治所仍在今後世朝鮮平壤,管轄貊、沃沮等族。
看著趙雲送給自己的歷史書籍,鍾釗心裡的敬佩更甚,想不到一個比自己笑了將近二十歲的少年,竟然知道得這麼多。
而對於原先自告奮勇來樂浪郡的使命,他又平添不少憂愁,也不知能否說動當地的家族,為此次征服高句麗人盡一份力。(未完待續。)
第八十三章濱海隱士與毗舍闍
或許在漢人與鮮卑人眼裡,高句麗人並不出名,當初的玄菟郡就是為了來管轄他們的。
中原歷朝歷代的王朝,總喜歡把自己的擺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譬如後來中國的最後一個皇朝滿清,就是在明朝在東北的朵顏三衛內發展壯大起來的。
事實上,在白山黑水之間,臥牛山是一座不起眼的大山,和其他的那些大山看起來沒有多大區別,可在高句麗人中間名聲不小。
鮮卑人當初是因為在鮮卑山起家,後來的烏桓人與他們同族同宗,只因立足於烏桓山而命名自己的種族。
高句麗人在這些方面,和其他胡人沒有任何兩樣,都以自己的集聚地作為部族的名字。
臥牛山,或者可以稱作臥牛山脈,位於後世的松遼平原中部。
隨著高句麗的勢力往南延升,他們接觸到中原璀璨的農耕文化,部族也從刀耕火種的原始部族向半奴隸半封建的制度轉化。
今天的臥牛山,分外熱鬧,他們的二王子樸峰剛剛打敗了四個漢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