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但也能做一些具體的事情,世家子弟各方面發展均衡。
最主要的是,大家是同宗,用起來放心。
像三國中的曹孟德,使用了多少曹姓和夏侯姓的人?無他,一邊是曹騰的族人,一邊是父親曹嵩沒有過繼之前的夏侯本家。
“賢侄,時間是否太倉促了?”蒯權有些無奈,剛剛結親就成婚,確實有些猝不及防。
“伯父,”趙雲深施一禮:“雲也知道,此等要求不管是對蒯家還是蔡家,都很不合禮儀。”
“然日後海商開始,順卿哥和元直都會隨隊。想我蘇雙與張世平叔父,九年未歸,傳在今秋將返。您看?”
他也只是嚇一嚇,蘇雙張世平是讓他們去到處看看,順便帶來中原沒有的好多物產。
今後,不管是在學術上還是在軍事上,都有了依據,讓人信服。
第二天,蔡家和蒯家都答應了。
周代以前,結婚儀式並不熱鬧。《禮記·郊特牲》雲:“婚禮不用樂,幽陰之義也。婚禮不賀,人之序也”。
顯然,上古把婚禮視為幽陰之禮,不奏音樂,人們也不祝賀。
直到漢初,有些地方官吏囿於周禮,也禁止人們在婚禮時相賀。
然而,結婚始終是“大吉也,非常吉也”的喜事,在秦漢這樣熱衷享樂的時代,婚禮不賀的狀況不可能持續下去。
漢宣帝五鳳二年八月,詔曰:“夫婚姻之禮,人倫之大者也。酒食之會,所以行禮樂也。”
“今郡國二千石,或擅為苛禁,禁民嫁娶不得酒食相賀召。由是廢鄉黨之禮,令民亡所樂,非所以導民也。……勿行苛政。”
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以政令的形式對婚禮不賀的否定,從此婚姻相賀便逐漸傳襲下來。
漢代早婚現象的興起,王室與民間皆然。
男子的初婚年齡一般從十四歲至十八歲,女子的初婚年齡一般則在十三歲到十六、七歲。十九而出嫁者亦有。
男女之年以相配為主,大率以男稍長於女為常。
例如,漢順帝初婚年齡是十四歲,其後梁氏是十三歲。
亦有記載雲:暴室嗇夫許廣漢女許平君出嫁時十四五歲,而其丈夫劉恂時年十六歲。
有些皇族的婚齡則更低,一些婚姻幾乎處於童婚狀態。
漢昭帝、平帝、霍氏、王氏的婚齡皆在十歲以下。
所以,他們兩人在這個年代不算早婚。
以往,蔡家、蒯家的門開都快被踏破了,近的自然是南郡、南陽一帶的家族,遠的有長沙、桂陽、零陵。
畢竟荊州的影響力傳不到中原,故根本就沒有那邊的家族過來提親。
再說,這個年代要是隔得太遠,結婚成本實在是想象不到的大。
男方遣人前來迎親,在路上都走好幾個月,所以蒯家也好,蔡家也罷,在趙雲建議後只是稍微考慮也就答應了。
周《禮記·昏義》規定“婚”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