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封爵位等事件擴大武后在群臣中的影響,這時候武后的威信可以說是空前提高。
可是高宗卻並沒有完全退讓,在因為封禪大典而大赦天下的時候,高宗特意下詔,凡長流之人一概不能赦免,這導致正在長流中的李義府憂憤而死,再也無法重返朝堂,從而讓武后徹底失去了這個臂膀。
之後陸敦信也在高宗的強大壓力下辭職致仕,高宗乘機拜劉仁軌為右相,從而再度開始掌握朝堂。
不僅如此,高宗還趁熱打鐵,一舉任命了五名宰相,這就是西臺侍郎楊武,西臺侍郎、道國公、檢校太子左中護戴至德,正諫議大夫、檢校東臺侍郎、安平郡公李安期,東臺侍郎張文瓘。
這樣一來,除了老邁的許敬宗和還算是武后心腹的李安期之外,政事堂中再無其黨。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武后才決定利用平定高句麗的機會,儘快安插人手,重建自己的勢力。
“陛下英明,臣妾也是如此想的,只不過不知陛下欲用何人鎮守安東都護府?”武后終於圖窮匕見,露出了自己的真實目的。
“呵呵,本來朕屬意於李司空,可此公畢竟年紀太大了,以年屆八旬之齡,又打了二載餘戰爭,總該休息一下了。李績在給朕的戰功表中,以左武衛將軍薛仁貴為最,故此朕欲以其為安東都護府大都護,不知媚娘意下如何?”高宗倒也沒有隱瞞,直接說出了自己的意圖,滿臉微笑的看著武后。
“為何是薛仁貴?陛下,薛仁貴雖然戰功最高,作戰亦勇猛,然則對於邊疆安撫之事,臣妾以為還是契苾何力比較擅長,比如上次平定鐵勒,薛仁貴以暴制暴,結果並未獲勝,而契苾何力只用數十騎,一通喊話便即定矣,由此可見,契苾何力在招撫人心方面要強過薛仁貴,更何況何力於此役之中立功亦不小,僅次於仁貴,命其掌控安東都護府亦說得過去。陛下若是還在猶豫,不如待朝會之時由群臣朝議決定此事。”武后自然不會放過這麼一個提拔親信的機會,連忙乘機向高宗推薦麾下這位悍將。
高宗自然知道,在朝堂之上武后的勢力還是很強的,如果是透過朝議解決,事情很可能會違背自己的意志,不過高宗也不傻,怎麼可能會就這樣把人事大權拱手相讓呢?所以只是略一猶豫,便淡淡笑著說道:“朝會需要在三天以後才能舉行,屆時再討論實在有些晚了,高句麗十餘萬大軍盡皆駐紮,每多一日,便多消耗一日糧草,與其如此,還不如將消耗的糧草送於高句麗百姓,所以,依朕看來,此事還是交付政事堂商議為妙。”
武后見高宗竟然拒絕自己,心中自然很是不滿,不過她也知道,如今的高宗已不是昔日的高宗,如今他大權在握,又有柔情似水的姐姐武順的撫慰,可以說是志得意滿。
“哼,武順這個狐狸精,一天到晚總是纏著他,致令他對我已大不如前,若不及早除去此人,總是一個麻煩。”
武后這時候也顧不得武順是她的姐姐了,直接將其比喻為狐狸精,與此同時殺心頓起,決定務必殺了武順,相信只要武順一死,高宗被悲傷所牽動,舊病定然復發,這時候她再乘機插手朝堂,重掌大權,一定可以再次立於不敗之地。
當然,武后卻也不能一點好處也得不到,便以郭待封也立下大功為由,請求高宗對其進行封賞,高宗畢竟性格懦弱,為了彌補心中的愧疚,便答應封郭待封為左威衛將軍,武后見狀,也只能如此。
且不說武后在回宮之後如何安排殺死武順之事,卻說高宗經過與政事堂一番商議,最後下詔大軍班師,同時授薛仁貴為右威衛大將軍,封為平陽郡公,檢校安東都護府大都護,統率兩萬大軍鎮守平壤,又將高句麗故地分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
除此之外,高宗還下詔新羅文武王金法敏,在新羅設立雞林州都督府,實行羈縻統治,又在百濟故地設定熊津、馬韓、東明、金漣、德安五個都督府,下轄三十七州二百五十縣,依舊以右衛郎將王文度為熊津都督,統兵鎮撫全境,又命左驍衛郎將劉仁願率兵一萬鎮守百濟城,委派當地的酋長分任都督、刺史,實行羈縻統治。
至此,整個三韓故地已經完全處於大唐統治之下,大唐威望之盛遠勝於前。
當然,郭待封、郝處俊、契苾何力等人也都因功獲得封賞,李顯麾下那二百王府親衛也都各自封賞,從正六品上的錄事參軍到正四品下的中郎將不等,薛訥也因為功勳卓著被授予右威衛中郎將,李多祚更是因為舉族歸附而被授予營州都督府司馬,受封從三品歸德將軍(武散官)。
而李顯身旁最重要的兩個人物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