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推知,二百畝土地不足耕種!於是,將有部分人被迫進入市鎮工坊做工。”
“這有何不好?”趙勝反駁道:“分流百姓,使其一部分進入市鎮務工,一部分仍耕種土地,既有利於人口流動,還能促進工商發展,一舉多得!”
“荒謬!”管寧不悅道:“古人云:農者,國之柱石!怎可輕易觸動?主公,切不可使民夫輕易離開土地,否則糧食何來?無糧則民飢,民飢則心亂,心亂則禍起!寧認為當效仿古制,每戶至少五百畝!”
“啊?”田疇大嘴一張,“萬萬不可!五百畝抵得上中等富戶,放在以前”田疇沒敢繼續往下說,可一雙眼睛卻望向高勇。
高勇呵呵一笑:“繼續,各!”
趙勝搶過話柄道:“五百畝一戶兩丁不足以耕種∝要僱傭民夫。如此一來,工商業用工何來?勞力都去務農,何人來做工?況且如今各地工坊用工缺口逐漸增大,工人一旦流失,必使工商受損,官府稅收銳減!別忘了。如今官府歲入一大半仰仗工商二業的貢獻!”
“這”管寧明知道趙勝會拿稅收說事,又看到田疇不住點頭,只得張了張嘴,再也無力反駁。的確。牽扯到官府稅收的穩定,任何理由都要掂量掂量,特別是他地教育經費直接與官府稅收掛鉤,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這時,法官國淵出言道:“淵贊同趙兄建議,田畝上限不可過多。然二百畝似乎確實略少。因此,淵有一建議。何不根據戶內男丁數確定田畝上限?比如兩丁三百畝,三丁以上封頂四百畝,多出來的人可以進入工坊謀生。如此一來既能保證糧食產出,又能提供充足的工人!”
“好!就依此法!”國淵的建議最符合高勇的設想,原本允許土地適當轉讓的目地就是增加耕種效率。使農戶向農場轉化,同時為工商業提供勞動力,藉以保證官府的稅收穩定。“具體規章可逐步完善。
其實田畝上限並非限定為四百畝。五百、六百亦無不可,當然前提是徵得農戶同意併到官府備案,且農戶家中也需有相應的男丁,否則便要酌情回收!”
“諾!”眾人齊聲道。
“主公,還有一事需要請示,土改之後,原冀州佔地超過上限的大戶人家該如何疵?”陳群擔心土地上限會影響大戶民心。
高勇嘿嘿一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若大戶人家能夠確保田畝全部得到耕種,則適當增加上限也無不可,但暫定不得超過三千畝!超過者,凡用於耕種地徵收財產稅,非耕種的加倍徵收!不止田畝,房屋也一樣,超過一定規模的全部徵收財產稅!”
“妙!”賈詡一聲稱讚,“以官府的名義劫富濟貧!”
“怎麼能是劫富濟貧呢?”高勇露出兩顆虎牙:“這叫做縮小貧富差距維護民生安定!”
核心問題拍板後,其餘的小問題也很快得到解決,畢竟在座的都是聰慧之輩,隨便哪一個放到外面都是眾勢力爭搶地熱門人物。
“冀州乃是此次變革的重中之重,務必謹慎小心,要秉持平和公正地態度進行。官府監督下的耕地轉讓乃是古往今來第一次,其中必然牽扯到諸多問題,消諸公精誠團結緊密合作,把這項造綱姓的革新推廣下去。我的目標很簡單,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礎上吃小農戶向中等農戶乃至小農場轉化,以求提高耕種效率,讓更多地人投入到工商業中去!此乃核心,也是最基礎的原則!發展工商業,促進安居樂業!”高勇將自己心裡的想法詳細闡明。
最先點頭地是趙勝,其次是田疇,而最後默許的仍然是管寧,不過看那臉色也是迫於無奈。
微微一笑,高勇起身道:“文錦、子泰、友若、長文、子揚、子尼六人負責整理各方意見,兩天後呈報預案第二稿!”
二十六日雪後天晴,任霜身著淡黃色衣裙拉著小喬的手走在奉天大學的石路上,細心的為其介紹學園內的人文風景。“快看這裡,此乃管公親筆題寫的名句,激勵學子奮發向上!這裡是國法官的題詞,告誡立志入仕的青年才俊定要遵紀守法,否則法不容情!”任霜的聲音很輕柔,彷彿陽春三月的微風,帶給人迷醉之感。
小喬睜大美眸,顯然也被學園內的美麗景色吸引,紅撲撲的小臉上洋溢著靈動的笑容。“姐姐,前面那一片開闊地是湖嗎?”
“那裡啊?呵呵,喬妹妹好眼光,那可是奉天大學內最有名的一處風景未名湖!”任霜驕傲的說道。
“未名湖?怎麼會選這個奇怪的名字呢?”小喬困惑道。
“這個嘛,就得問高大將軍了,因為湖的名字是他親定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