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高勇望一眼孫仲鼓掌道,“爭論就此打住,優先進攻長安,西涼次之!”
' '
第七章 兵圍西都(2)
臣高勇,率徵北軍西征將領叩拜皇上!恭祝皇上平安風一抖發出獵獵聲響,高勇居中,左右兩排大將整齊擺列,同時向正中高坐的皇帝劉協跪拜。當然,仍然是單膝跪拜。
臨時朝堂上,左側首位的楊彪見此情景嘴角微微抽搐,楊奉、徐晃面無表情的侍立左右,而白波賊三將老老實實的站在靠後的位置,打眼偷瞧一干徵北軍將領,苦澀的回憶不斷湧現。
劉協一臉平靜,卻無法掩飾眼中一閃而逝的憤怒,“眾位將軍平身,此乃戰時,無需多禮!況且朕得脫判賊全仰仗諸位之功!”言罷無視以目光探詢的百官公卿,伸手示意道:“來人啊,給高愛卿賜座!”因屋子窄小,除皇帝和高勇外,其餘人等只能站著。
此時此刻,高勇可以清晰地聽到怒不可遏之聲,而這正是自己所要達到的效果。身居高位者越久,越容易滋生高傲自大目空一切的情緒,繼而妄加指責憑空臆斷造謠生事,甚至做出叛逆之舉。為了西征順利進行,為了不受蒼蠅影響,高勇選擇了一條有效捷徑,直接施以威壓,在百官心中形成一種共識:想活著就要老老實實!雖然免不了個別人的反叛,但無兵無勢的官卿又能有多大的能量?
別說公卿,就算是皇帝的親軍也不過40,高勇一句話就可以讓他們徹底消失。
“謝皇上!”努力保持氣勢上的微妙平衡,高勇毫不客氣地當廷坐下。自賈詡、華雄以下十餘名將領站立身後‰對面楊彪成並列之勢。文左武右,作為徵北軍統帥、朝廷柱石,高勇地位置要比楊彪更靠近皇帝楊彪似乎也知道皇帝的安排,並未流露出絲毫不滿。倒是一幫子官卿竊竊私語,極不友善的目光遊走在徵北軍將領身上。好在上朝前高勇叮囑一二,否則這幫武將早已拔刀相向了。
皇帝劉協仍舊保持著無視的態度,迅速與楊彪對視一眼後,肅穆道:“高將軍一心為國,勞師西征解救朕於危難之中。朝廷幸甚,百姓幸甚,列祖列宗也將深感欣慰!救命之恩形同再造,可憐朕身邊空無一物。實在無以為報。故此,只好先行賜封,待收復長安取得印璽後,再打造印信。”說到此處。不等高勇出言,劉協傲然而立,朗聲道:“高愛卿忠君報國、愛民如子,威名達於天下←滅叛逆。穩固邊疆,拯救朝廷,創古今未有之功績!放眼天下。何人有此功績?今時今日∞昭告天下。賜封高愛卿為大將軍、奉武候,以表朝廷愛護之心!”
楊彪立即出列奏稟道:“高徵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皇上恩賜上承天意下應民心,臣附議!”
楊彪出言,官卿哪個還敢多嘴。況且此時三公位缺,九卿不足,而高勇的位子又明顯高過楊彪,其中韻味不言自明〖是官場上打拼多年的老手,還能不懂箇中含義?當下紛紛出列附議。更有甚者繼續歌功頌德、堆砌詞藻,將所有華麗詞語全部扔到高勇身上。
從頭至尾,高勇就在哪裡靜靜的坐著,靜靜地聽著。其下,賈詡掃一眼官卿,瞥一眼皇帝,微微搖了搖頭。其餘人等除年輕將校露出興奮激動外,高階將領無不面沉似水,絲毫不為所動。
看到這一切,劉協流露出一瞬間的詫異,卻旋即被淡然取代。大將軍已經是朝廷當中實權最高的官職,位在三公之上,若這還不滿意地話……那隻能說明高勇的野心……
就在劉協、楊彪交流眼神的時候,高勇淡淡一笑,起身叩拜道:“高勇何德何能,得皇上如此賞識厚愛。大將軍之位乃朝廷柱石、功蓋千秋之人才能擔任。高勇起於微末,發殲疆,對朝廷貢獻甚小實不足掛齒。無功無績,又如何擔當得起大將軍之位?臣請皇上收回聖命,為朝廷、為皇上,臣只想付出,無意回報!”
乾乾脆脆的回絕,至少現在高勇還不想太過招搖。瞭解太多歷史地高勇豈能不懂皇帝的小算盤?明面上加官進爵,還不是要高勇成為眾矢之的,成為諸侯共同的敵人!這是要把人放在火上烤阿!就算如今高勇手握雄兵數十萬,也不敢說一定能夠戰勝諸侯聯盟。故此,低調才是王道!
高勇拒絕地乾淨徹底,皇帝劉協顯然沒有料到,微一錯愕後很快恢復正常,“怎可如此?有功無賞,有過不罰,豈不是傷了全軍將士的心?高愛卿為朝廷立下大功,授此官職乃眾望所歸!切不可再行推託!”
如是再三,劉協固賜,高勇固辭,朝堂之上唯聽二人之言。眾人或詫異、或明悟、或感慨、或惋惜,各樣表情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