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哈哈,好啊!殺的好,殺的妙!”曹操難掩狂喜,不禁放聲大笑。如此動靜,立刻引來處理公務的文臣武將。
“軍師,發生何事?丞相怎麼會如此高興?”同時出現在書房門口的呂虔、毛階、衛臻齊聲問道,跟隨他們過來的審配、審榮、蔣幹等幕僚、屬官亦露出探尋之色。
曹操招手示意他們進來,程昱則立刻解釋道:“剛收到的訊息,匈奴南下,已經在定襄、九原與高順打得不亦樂乎。如此一來,高勇部署於涼州、幽州、幷州邊疆防線的重兵短期內無法南下,豫州可以按照原計劃邁出第一步了!”
“恭賀丞相!”眾人齊聲道喜,所謂辛苦為哪般,還不是這一天、這一刻的到來。
“呵呵,天賜良機怎能放過!”曹操壓下激動,轉身走到案後,目光凝視豫、荊、揚、徐四州地圖,“子翼,你立即起程趕赴廬江,與孫策密議出兵討伐劉表的舉措,務必想盡一切辦法拖延十日!子伯(婁圭),立即派人送信給元讓(夏侯惇)、子廉(曹洪),三日內集結,五日內秘密南下,十日內務必潛行至荊豫邊界。這一次,一定要趕在樂進和孫策反應過來之前奪取襄陽!”
豫州在悄無聲息中開始了兵力調整,一隊隊兵馬晝伏夜出,選擇荒山野嶺,避開絕大多數村鎮,也逃過各方細作的探查。所謂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曹操終於決定出手了。
而此時,北方再度爆發激戰的訊息已經傳遍了大江兩岸,除了劉表以外,劉備、孫策、袁紹、劉璋無不長吁口氣。但凡智商尋常之人都會看出來,邊疆戰火必然會牽制住高勇大量兵力,加之近年氣候反常導致糧食歉收,就算頂住匈奴進攻,高勇也再無力南下,南方安穩了。
孫策信步而行,望著一片綠意盎然,心情頗為舒暢。“子敬,近幾日細雨纏綿,今年的收成應該能不錯。看看這一***莊稼,心情想不好都難。”
看到孫策笑得*光燦爛,魯肅亦感同身受,“自黃巾亂起,天下久未安定,各方諸侯群起,相互擊殺、吞併,致百姓流離、土地荒蕪,饑荒緊隨而來。直到如今,大漢名存實亡,所餘者不過幾方諸侯。可嘆曹操自以為得計,撿起了高勇丟掉的包袱,丞相又能如何?政令都出不了豫州。反觀主公,進可攻、退可守,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子敬啊,說出了我的心裡話。”孫策哈哈大笑,傲然立於路邊,“如果有機會,自然會奮力一拼,奪取吳郡,控制揚州與高勇分庭抗禮;如果沒機會,則順勢而為,退一步海闊天空。至少,當年諸侯討董,家父與高勇還有幾分交情,想必不會遭致報復。”
“揚州嗎?”魯肅露出一絲苦笑,“吳郡、會稽可還駐紮有數萬兵馬,再有江上戰艦遊弋,全取難度不小。況且,劉表、袁紹均非善與之輩,交州士家更是虎視眈眈做那困獸之鬥。縱觀目前局勢,無論誰動,都將打破這微弱的平衡。”
孫策收回視線,目光落在腳邊的一株野草上,“子敬,平心而論,吾等還有機會嗎?”
魯肅沉默片刻,微昂起頭:“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高勇曾用這句話教導軍中將領,現今,此言同樣適用於主公。高勇不是神,他只是一個人而已。只要是人,就會有犯錯誤的時候,也許機會渺茫,但一定會出現,吾堅信此點。”
“若曹操果如公瑾所預料突襲荊州,我軍該何去何從?”孫策似問魯肅,又似自言自語。
魯肅走到田埂邊,眼望綠油油的田野,“我軍的處境比曹操要好,東、西、南皆可戰,皆能戰。然而,出兵揚州,這一次恐怕是最後的機會了。不過,其中風險……”
“明白,風險之大幾乎難以承受。否則,公瑾何以徹夜無眠。”孫策輕嘆。
“主公何不再等等看?待曹操動手後,統觀全域性,進而做出下一步決定。”魯肅勸道。
孫策面露可笑:“繼續等待?恐怕高勇不會給時間啊。曹操出手,樂進絕不會坐視不理。”
“可假若樂進真的坐視不理呢?”魯肅突然反問。
“會嗎?”孫策仰望藍天。
※※※※※※
四月二十日,山陰郡,定陶城,左將軍府。
“稟左將軍,訊息已得到確認,曹軍夏侯惇部、曹洪部已經開始集結,目的尚未探清。”第五軍長史鄧侯快速講道,“朱將軍已下令三十二機步師羅師將密切注意曹軍動向;駐防徐州西部的四十四師、四十五師亦進入戰備狀態。就目前態勢判斷,曹軍北上攻擊的可能性不大,其目標很可能是這裡——”鄧候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