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中,空曠數月的陰山以北大草原上,終於出現了一隊人馬,殘破的衣著、簡陋的武器,比一些山匪還要不如。即便如此,這一隊人馬卻是殺氣騰騰、恨意濃濃,好似飢餓許久的野狼,冒著綠光的眼睛搜尋著任何可以食用的獵物。
“攣鞮大當戶,再往前行一百里就到陰山了。這一帶常有漢軍騎兵巡邏,不可久留。”這名盡職盡責的匈奴族兵提醒道。
“哼!看你們一個個都被漢人嚇破了膽,真給祖先丟臉!”這位攣鞮大當戶毫不領情,反而劈頭蓋臉一頓臭罵,並揚起馬鞭指向隱約可見的山脈,“那裡是先祖生活的地方,是匈奴人的家園!漢人算什麼?一群奴隸罷了!沒看到部落裡那群漢人的模樣?居然被他們欺壓到了頭上,丟人!”
“可是,漢軍早已不同以往,特別是他們的徵北軍,幾乎沒有戰敗過。”
“那又如何?我這次來就是讓你們看看,只要有我在,打敗漢軍易如反掌!走,到陰山看看,漢人佔了這麼長時間,總該乾點什麼了吧!也許正在給咱們修築城池、轉運女人呢,哈哈!”攣鞮大當戶一馬當先衝了出去,在這廣袤無垠的原野上尤為顯眼。跟隨的族兵很是無奈,卻也無可奈何,哪怕其中頗有幾個參加過當年侵略幷州的老兵。
這邊縱馬狂奔,距其七八里外的一個小土坡上,趴在草叢中的巡邏隊長收起了千里眼,轉身向坡後隱蔽的手下打了個回去報信的手勢,自己則眼珠一轉,帶上剩餘手下向這隊匈奴兵來的方向小心前進。隊長難言激動神色,等待了許久,終於看到了敵人的蹤跡!
與此同時,高順正與一眾參謀軍師聚集在作戰時內,進行著各種情況下的戰棋推演,如何充分利用現有兵力,發揮最大戰力,成為所有人共同的想法。
“將軍,既然擁有機炮營這等大殺器,何不乾脆放開定襄北面的防禦,吸引匈奴主力前來再聚而殲之。如此可以減輕其他三城的壓力,方便左右兩翼迂迴夾擊,如果可能,最好讓涼州、幷州派兵助戰,千里奔襲敵軍身後,以便一勞永逸的解決掉匈奴大患!”
“哦?這是你們的看法?”高順問道。
幾人齊點頭,“這是戰果最大的打法,雖然風險同樣比較高。”
“很好,寫出一份詳細報告,署名後立即報送薊縣。另外,再告訴你們一個好訊息,第二批機炮營專用彈藥即將運抵,這一次應該能放開了打!”高順露出久違的笑容。
※※※※※※
定襄城自復奪之日起便開始大範圍動工,由內到外,共修築三道防線,其中內城、外城皆為雙層複式結構,並有護城河保護,河水引子周邊四條河流,即使大旱也不致乾涸。外城共設十六座城樓,射塔、射臺六十四處;內城設八座城樓,射塔、射臺十六處。地勢內高外地,由內城射臺發射的炮弩箭可以輕鬆覆蓋外城周遭,至於神武將軍炮更是能夠阻擊侵犯之敵。距離外城約十里,取山勢之險、水勢之灘建造有八座衛城,悉數駐紮兵馬,再輔以弩炮、怒火連珠炮,但就防禦力而言,絲毫不弱於薊縣、鄴城這等巨城。
經過一年發展,陰山四重鎮已經初步恢復往昔風采,陸續遷徙而來的百姓已達十萬餘人,主要以放牧、工匠為主。鑑於官府頒佈的《林木草原保護法案》,陰山兩翼的數千裡草場水源得到了保護。同時,河套地區的灌溉工程也相繼動工,黃河堤壩後續工程也已進入物資籌備階段。只要擁有三年時間,陰山以南、黃河以北的這塊水土豐美的地方,也將變成富庶美麗的魚米之鄉。
' '
第十一卷 江山社稷 第八章 熙熙攘攘(6)
每石一百一十錢,僅僅比去年上漲了兩錢,比產糧大郡三江郡也只高出五錢,而這種糧價已經維持四年之久,每年波動幅度不超過三錢,無論是大旱或是大豐收。這其中,官府糧食儲備制度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平抑物價穩定民生,雖然由於連年征戰,導致糧食儲備觸及紅線,可只要今年能夠收取正常的收成,一切就不會有任何影響。
董昭的視察十分仔細,不放過任何細節。好在這一批官吏素質很高,兢兢業業的同時關注民生髮展,使得短短半年時間內,河套地區初步形成了經濟迴圈,融入幷州外圍產業鏈。當然,董昭看重的是河套地區的肥沃土地,有了這塊沃土,幷州將會極大緩解糧食壓力,從而解放運力,投入到工商業生產中去。
“這裡河渠縱橫,乃是北方少有的糧倉,只適宜農作物生產,切記不可引入冶煉鑄造等產業,即便發現了礦藏,也要運送出去。”董昭語重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