呲牙道,忍受著傷口噬心般疼痛。“看來我們也得準備後最後一搏了,今日一戰,基本上把城外的敵軍打殘,只要明日十萬大軍一起出擊,就算是張遼三頭六臂,也絕對阻擋不了。”
“小心駛得萬年船山桑的兵馬基本都撤回來了,只留下少量軍兵駐守,一旦形勢危急允許投降。這樣一來,龍亢能湊齊十萬兵馬,其中能戰者約四萬,糧草僅能維持五天。我打算突圍時分兵三路,迷惑敵人的同時,讓六萬老弱分散敵軍兵力,為主力奪路創造機會。任務完成後也允許他們投降。”曹仁心情沉重道。
夏侯淵點點頭,“如此甚好,只要能有三萬兵馬返回荊州,就是勝利經此一役,高勇的參戰部隊大都有損傷,部分傷亡慘重,沒有個一兩年休養難以恢復,這段時間將是我們最後的機會”
暫時留在譙縣的高勇幾乎沒有什麼閒暇時間,各種工作積壓在案頭,忙得無暇他顧。正如往常一般,前方戰事如火如荼,後方經濟蒸蒸日上。在現在的環境下,戰爭消耗掉大量糧食、布匹、鋼鐵,戰後建設需要大量水泥、沙石、勞力,一個州的重建至少能拉動經濟增長上升一成的量。而隨著司州、涼州、兗州、豫州先後易主,使得整個北方經濟連續三年保持超高速增長,如果再把即將開始的西征計算站內,保證今後五年經濟發展的動力毫無問題。
高勇倡導的新經濟理念已經影響了一大批人,陳群、趙勝、裴石、田疇等各部主官悉數轉變思維,不再用老思想看待問題。窮兵黷武?早就被扔到犄角旮旯去了。上至高官,下至商家百姓,無不從戰爭中獲得收益。單單冀州、幽州的紗布工坊就依靠連年征戰,產業規模擴大四五倍,不但保證軍隊、民間的需求,還能將產品打入江南、益州、西域,連敵對狀態的匈奴、鮮卑,為了應付寒冷的冬天,也不得不花費高價私購棉衣。
趁著高勇歇息的間隙,常林將政務院新近頒佈的律法條文一一研讀,並將其中有爭議的部分羅列出來,附帶民間各方觀點看法。得益於新報的巨大覆蓋率,上面的法律條文爭論從未停止,無論是學士、官員,還是平頭百姓、販夫走卒,只要有想法有意見,都可以署名評論。新報的律法附版已經擴至十頁。
“目前爭論最多的是今年三月試行的《拓荒墾殖法》,對於其中新佔領區無主土地的無償使用年限以及附屬資源礦產的歸屬分配,民間普遍的觀點認為應當延長至二十年,畢竟背井離鄉,人地兩生。還有就是對於出海探索,官府應當允許民間建造遠洋船舶自行勘探,而不是在官府的統一排程下進行。最後則是北疆附近城池的商戶,希望官府增加邊貿配額,否則許多工坊都將面臨生存困境。”常林收起自己整理出來的手冊,等待高勇的吩咐。
“嗯,看來民間對於開墾新地並不是十分熱衷啊”高勇笑了笑。
常林道:“熱度有,但是不夠高。畢竟現在南邊除了幾座大島嶼和越州外,沒什麼其他吸引人的地方。就目前統計資料看,越州的形勢比較好,平均每月有七八千人申請遷徙。再加上報上刊登了不少先期遷去百姓的意外致富,讓不少偏遠地區的百姓心動。但是,部分地區本身人丁就稀少,如此外流,已經讓地方郡縣有了怨聲。比如幷州的雁門郡、司州的弘農郡。”
“呵呵,人之常情。告訴政務院,給這些地方行文,百姓流失說明執政能力不足,如果持續出現這種情況,就必須重新考核縣令、太守的操守。當然,鼓勵生育也是至關重要,我想憑藉北方兩千多萬總人口,還不至於傷筋動骨。再有一點,政務院可以考慮郡縣的重新規劃,合併、裁撤,只要利國利民,無不可行。此外,對越州、南洋諸島的規劃要細緻,要兼顧今後二十年、三十年的變化,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比如哪些郡縣以糧食作物為主,哪些以經濟作物為主,哪些以當地特產為主。再引導百姓規模化生產,從而節約成本提高效益。至於遠洋船隻的問題,我個人覺得可以適當放開,海燕級民用客船不就是很好的嘗試嗎?”
常林詳細記下,“主公,最近半個月,往返西域的商隊先後遭到匪寇攔劫,共有十三支遭難,傷亡六人,損失貨物價值累計三十餘萬。樂刺史請示,是否再派軍隊全程護衛?”
“嘿嘿,西域有些人果然坐不住了”高勇冷冷的笑了出來,“以為中原激戰,他們就能吆五喝六了?真是不知死字怎麼寫擬文回覆樂詳,先將一切調查清楚整理成冊,告誡西行商隊務必做好護衛,最好能組隊前行。軍隊因為中原大戰暫時抽不出來,等到這邊戰事結束,必然會給受到損失的百姓一個滿意的答案讓樂詳認真做好兩件事,第一修路,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