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分散開隱藏起來。
大陽城乃是河東郡重鎮,歷史上獻帝逃離長安也曾途經此處,它地理位置及其重要,北連河東、南連弘農,渡河向西便是潼關。大陽城城高兩丈,方圓十餘里,屬於中等要塞城池。城內居民近兩萬,是徐榮重要的稅源地。
全據河東郡後,徐榮在這裡佈置了五千兵馬,其中騎兵達兩千。領軍校尉楊東是徐榮的左膀,而右臂是河東人衛固。衛固此人多通謀略,是一員智將。此外,徐榮還有勇武三校尉:丁虎、趙奉、郭安。其中丁虎駐守澤,趙奉駐守東恆,郭安與楊東一道駐守大陽。
呂布奪佔弘農郡後,前後六次派兵襲擊大陽,皆被擊退。不久,當其收陳宮為軍師後反而收斂起來,不僅遣使修好,更提出互通有無開啟商路,至此徐榮方才將主要兵力放置於東邊防備高勇。
七月七日晌午,大陽城外的農田中僅有幾人在除草,驕陽似火,大開的城門人流稀少,幾個軍兵或坐、或靠、或蹲懶洋洋地打盹。
趙雲與太史慈領著十餘人登上城北的土丘上,蹲在齊腰高的野草中觀察大陽城的地形及城防情況。
太史慈說道:“子龍,昨日進城的人送回情報,駐守此地的為楊東的兩千騎兵和郭安的三千步兵。”
趙雲眺望城內守軍情況,說道:“強攻划不來,騎射攻擊威力又不夠,嗯……只能夜襲,關鍵是沒有重型器械城門怎麼攻破……”
說話間,土丘東邊的官道上三騎飛奔而過,很快進入大陽城〓人對視都看出對方的驚訝。
不久,大陽城內開出一千騎兵一千步兵飛快向北跑去‖時大量軍兵開始在城外紮營結寨構築防禦工事,還有部分士卒延城門向兩邊設定陷馬坑、絆馬索。
太史慈望了望遠去的塵土說道:“估計是北邊開打了,徐榮調兵北上。”
趙雲凝望大陽城忙碌的景象說道:“今夜突襲,否則一旦他們佈置好防禦再想攻城可就難了。”
楊東和郭安騎馬在城外巡視,郭安看著繁忙的場面笑道:“營寨兩日內即可完工,外圍工事三日內可佈設完畢,如此大陽無憂矣!”
楊東彷彿沒有聽到他的話,目光在十餘里外的密林中游蕩。諾大的樹林安靜異常,鳥不鳴∞不叫,楊東登道:“聽聞高勇最擅於長途奔襲、連續追擊作戰,據說冀州一戰,袁紹兵卒連逃跑的時間都沒有,可怕啊!現在澤被圍,丁虎生死未卜,如高勇另遣一軍奔襲我大陽城,主公危矣!”
郭安看著楊東登的樣子自通道:“怕什麼,由箕關到這裡數百里,且路途坎坷多密林山谷,而且我已沿官道佈下暗哨,如有敵來必可知曉,楊將軍不必登了!”
楊東對著周圍的軍兵喝斥道:“快乾活!偷懶的一律砍頭!郭校尉,一會派人到北邊的樹林裡看看,我總覺得那裡有些蹊蹺。”
郭安嘴裡應承,心裡卻不滿道:“去個鳥!徐將軍怎麼會看重這種膽小之人,哼!”
太陽落山近兩個時辰,地面仍然湧動著滾滾熱浪。勞累一天的修寨兵士入黑便紛紛扎進營帳進入夢鄉。大陽城逐漸安靜下去,城頭上巡邏士兵的腳步聲與數里外嘩嘩作響的河水混雜在一起,聲傳數里。
密林中,休整了一天一夜的龍騎兵摩拳擦掌準備戰鬥∴、連如小溪般不斷匯聚,趙雲騎馬來到林邊觀察城外營寨。“趙將軍、太史將軍035龍騎師五個團計0人全部集合完畢。”
趙雲藉著月光觀察說道:“子義,我打算兩面出擊。一會我帶一營龍騎兵引誘楊東、郭安出城交戰,同時你帶兩團騎兵偷襲尚未佈置好防禦工事的西門,成功後我們內外夾攻。”
太史慈思索片刻說道:“此法可行,只是那楊東未必肯出城,到時子龍務必想辦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令其將兵力集中在北門。”
其後,太史慈率領兩團騎兵繞向西門。趙雲以龍騎兵為掩護,派遣三個營的勤務兵悄悄地清除外窩佈置好的陷馬坑和絆馬索,清理出一塊足夠團級騎兵作戰的空地。其後又命一團騎兵藏於林中待命,一團藏於大陽城東北部的土丘後面嚴密監視東門。
營寨巡視的兵卒雖然隱約聽到外面漆黑中傳來的稀疏聲響,卻也只把它當作風吹草動而已。
黎明前一切準備就緒,趙雲帶領一營二百五十六名龍騎兵踏著清脆的節點來到北門營寨外,在守營士卒喝止的同時,一聲雄渾的號聲響起,如同寂靜中的鳴雷,震得敵營士兵慌亂,震得郭安驚醒,震得楊東大駭……
混亂中,東門外營寨的火光越來越盛,楊東披掛整齊催馬來到營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