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稠斬落,怎奈敵軍過多,赤兔馬無論如何也跑不過去,就這樣呂布眼睜睜的看著樊稠跑到了後面。
守城的軍兵看到呂布回來,士氣大振,反而將不斷縮小的包圍圈擴大了一些,雙方再次處於膠著狀態。
很快郭汜帶領人馬殺了過來,這些新的生力軍徹底的將呂布趕出了西門。儘管呂布殺了近百人,儘管呂布的軍兵捨生忘死,然而在面對優勢兵力的敵軍面前仍然是那樣的無力與無奈。因為接到消媳呂布正在帶領人馬追趕牛輔,得知長安被偷襲,呂布頓感心神不寧,立即帶領十數名侍衛狂奔回長安,其餘的大部分士兵還需要集結然後才能往回趕。就這樣呂布丟失了長安。
' '
第四章 中原混戰(上)
長安一戰,眾多朝廷官員在呂布軍與郭、李軍的混戰中陣亡,太常卿種拂、太僕魯馗、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皆死於國難周奐因為高勇派出的特種部隊得救,避免了殞命長安的命運。
郭汜等人佔領長安之後,一邊積極準備堅守城池,一邊率兵包圍皇宮。內吞衛立刻稟報皇帝劉協,請求他出面制止圍宮。
於是劉協帶領一干臣子來到宮牆上,只見宮門外黑壓壓一片兵馬,一片紅色中夾雜著不少灰褐,顯然是匈奴、西涼的外族兵。
李和郭汜看到皇帝親自登牆,立即下馬跪拜並讓士兵齊呼“萬歲”。聲音雖響卻不見多少敬意。
劉協掃視四周,發現李和郭汜並沒有退兵的打算,而且剛剛戰勝呂布的張濟、樊稠的軍馬也開始向皇宮靠攏過來。
劉協強自鎮定,出言道:“二位卿家不經允許何故要率兵進入長安?”
李仰起頭高聲問道:“皇上,董丞相乃是大漢股肱之臣,如今無辜被王允誣衊殺害,臣等特為丞相報仇而來,只須皇上斬殺王允,臣等立刻退兵!”
站在劉協身邊的王允聽到此話身體一顫,看看外面無數兵馬,再打量劉協身邊的百十名官員侍衛,輕聲哀嘆,心知今日乃是死期□允整束衣冠向劉協跪拜,毅然進言道:“皇上,如今敵強我弱,為了大漢千秋社稷計,請皇上允許老臣下城!”
劉協看看王允決然的表情面露不忍,畢竟是王允除掉了董卓,是王允給了自己皇帝的權威。可是外邊的李、郭汜如今手握重兵,隨時可能殺進皇宮,一時間猶豫不決,溼紅的雙眼遊走在王允與郭汜之間。
王允見此情景不再多言,對劉協行跪拜禮後大聲道:“臣無能,累皇上受此侮辱。老臣去矣,望皇上早日安邦定國,臣雖不才,亦會於九泉下忠保皇上。”言罷轉身走下城牆,衣角在勁風吹動下作響。
劉協眼睜睜看著王允離去,淚水流下,心中卻在哀苦道:“普天之下,何人能救朕?何人能救大漢?”
王允正氣凜然獨自推開宮門,宮門外圍堵的軍兵被王允視死如歸的氣勢震懾,紛紛退後讓出一條通路□允挺胸昂首來到李面前言道:“王允在此!”
李冷眼上下打量,確認無誤後當即質問道:“董丞相何罪?爾等因何刺殺於他!”
王允挺起胸膛慷慨道:“董賊之罪罄竹難書、天地不容←等不見長安吏民聞董賊之死皆彈冠相慶呼?”
李上前一步右手握劍說道:“即便董相果真有罪,又與我等何干?數次上表皆遭辱罵,呂布之徒尚且無罪,為何獨獨不赦免我等?”
王允大怒,罵道:“亂臣賊子何需多言!今日但有一死而已!”
李、郭汜同聲喝道:“老匹夫!”兩柄利劍刺入了王允的體內……
劉協見狀大呼一聲“王卿家!”昏死過去。在劉協的心中王允不僅是臣子,更是自己的精神支柱。
王允即死,李遂強逼劉協寫下詔書聲討呂布禍國殃民,其後加封郭汜為大將軍、李為尚書、張濟為太尉、樊稠為司徒,四人共同執掌長安兵馬。
隨後他們開始在長安城內抓捕曾經參與弒殺董卓的官員□允已死,其家人亦難逃劫難,無論男女老幼皆被處死,只有王婉(貂蟬)活了下來。
另外,呂布的家眷除了被救走的呂布女兒外,其餘眾人也被全部處死。屍體堆放在刑場曝曬,郭汜本打算利用這些屍體吸引王、呂餘黨自投羅網。不想卻被呂布的攻城而打亂。
呂布在城外重新將隊伍歸攏,加上由長安逃出來的人一共有近三萬。這些是呂布僅有的本錢。
入夜後,宋憲雙手舉劍跪行至呂布營帳內請罪道:“屬下無能,請將軍治罪!”聲淚俱下其狀悽然。
呂布看著這個跟著自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