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候。遂立即按照荀建議上書朝廷,大意為:“臣身為徵北將軍,受聖上指派管理幽州事宜。聖上還將漁陽郡交由臣下管理,臣深感皇上厚愛之恩。可是原漁陽太守公孫瓚不尊聖旨,違抗聖命,擅自調兵阻止臣去接管漁陽一郡。臣惶恐不安,深以為公孫瓚此舉乃是對聖上的蔑視,對我大漢朝的叛逆!臣將為皇上興兵討伐此等逆臣,好讓大漢永享太平!”
同一時間,公孫瓚也向長安朝廷上書,可是由於董卓從中作梗,皇帝僅僅看到高勇上表,並不知道公孫瓚的表奏。況且皇宮裡、朝堂上的所有人都懾於董卓淫威不敢多言。只能眼看董卓搬弄是非顛倒黑白,讓一場本可以化解的內部爭鬥變得刀潔向!
不久,皇帝按照董卓授意發下聖旨,肯定公孫瓚抗旨不尊的行為是謀逆是反叛,並且完全種徵北將軍高勇的平叛之舉℃陽公孫瓚得知後,大罵董卓與高勇乃一丘之貉狼狽為奸。
潞縣公孫瓚軍營內,公孫瓚一邊喝酒一邊生悶氣,時時咒罵道:“高勇小賊,窺視漁陽多時,如今有了藉口,肯定不會善罷甘休。”
其弟公孫越勸解道:“哥哥也不必太過生氣,現今漁陽守得無懈可擊,且實力與高勇不相上下,越料想高勇不會輕易發兵進攻。”
公孫瓚搖搖頭嘆了口氣,看著碗中烈酒說道:“你不瞭解高勇為人,其從來不做虧本生意,此次他既然出動五萬軍兵,必然已做好充足準備!也許在出兵討伐董卓之前便已經……”
公孫越倒吸一口涼氣,說道:“仔細想想,哥哥所言也有道理,怪不得高勇迅速返回遼東。既如此……那大哥何不拉上劉州牧共同抵禦高勇!”
公孫瓚嘆了口氣,說道:“劉虞此人一向與瓚不和,且對漁陽頗有微詞。前段時間還將他的特使訓斥一頓,只怕現在難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