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何以見得?”
高勇輕輕放下水碗,數指回答:“其一,皇上綽不明、任用奸佞;其二,朝綱混亂、軍備荒廢、吏治敗壞;其三,天災人禍不斷,聖命難出皇城!”
戲志才聞聽此言首次露出震驚神色,雖僅一瞬仍被高勇看在眼裡,“一、二條名士皆知,可這第三條從何說起?”
高勇清晰而緩慢的說道:“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張角太平道!”
戲志才神情一怔,再次仔細打量面前少年,“高太守何時加入的太平道?”
此番輪到高勇大笑,“太平道?張角下跪哀求我都不去!”
戲志才突然換了一副表情,拍手讚道:“文若眼光精準,我正奇怪為何一向自詡清高的他怎麼會去輔佐一個年紀輕輕沒有顯赫家世、沒有深厚背景的無名少年,如今一見……嗯,志才心服口服!”
這時,僕人推門入內:“老爺,陳公子又來向您請教了。”
戲志才看看高勇說道:“高太守,志才給你引薦一位青年才俊!有請陳公子。”
高勇一聽頓覺奇怪,“戲先生,這位陳公子是何許人?”
戲志才伸手指向門外笑道:“來了!”
“晚輩陳群拜見戲先生!多番叨擾,望請海涵!”
“什麼?陳群?”高勇驚訝萬分,剛剛喝入口中的水順著嘴角倒流出來,心中記起陳群履歷。孫泰見高勇異狀,急忙呼喚:“主公,主公,您怎麼了?”
聽到孫泰的聲音,高勇的思緒才由《三國志》的記載中回來,將口中餘水嚥下,擦去衣襟水珠,聚攏目光仔細打量,只見陳群:清雅威儀冠朝堂,年輕有為志高昂。九品官制傳後世,兩朝託孤忠名揚。
戲志才起身相迎,“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陳群躬身施禮:“戲先生因何事如此高興?可否與晚輩分享?”
戲志才笑道:“長文目光敏銳,什麼事都瞞不過你。來,我給你引薦,這位少年就是你仰慕已久的幽州高勇!”
“嗯……咦……什麼?你便是造出高紙、刊印書籍的幽州高勇?”
高勇起身施禮:“正是!”
“啊!群一直以為……想不到竟如此年輕!”
' '
第四章 蒼天已死(中)
戲志才指點陳群介紹道:“這位是穎川后起之秀,通古今曉經史,滿腹經綸才堪大用的陳群陳長文!”
高勇立刻收起驚訝,努力保持平和鎮靜:“想不到今日有此大幸,得遇兩位曠世奇才!”
陳群稍顯動容,目光遊動仔細打量高勇,年齡不過十五六歲,只比尋常人多了幾分穩重與機敏,除此之外與同齡人沒多大差別,倒是其身後侍立的二人頗有大將風範。
戲志才道:“長文,不要小看眼前的少年,他現在官居玄菟太守,肩負保境安民的重任。”
陳群聞言一怔:“高太守過獎,陳群愧不敢當。玄菟郡距穎川數千裡,高太守不辭老苦來此,想必是為了戲先生吧!”
高勇點頭道:“正是。遼東雖然清苦,卻接外夷通南北。自烏桓勢起,數年來頻繁侵擾,民生凋蔽困苦不堪洛陽朝廷不聞不問,身為太守只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故此,晚輩想請戲先生相助保漢境富黎民。”
字字沉重滿含血淚,陳群心頭顫動,轉問戲志才:“戲先生如何打算?”
戲志才仰望屋頂:“志才讀書時曾悟出一條道理:君擇臣,臣亦擇君!即是說應輔佐值得輔佐之人。”
自三國起,此準則成為眾多名士擇主首選,當然對於高勇來說更加熟悉,畢竟現代社會雙向選擇早已是社會主流,遂讚道:“精闢,良禽擇木而棲!”
陳群聽此言亦由衷讚歎:“妙哉!良禽擇木而棲!至理名言啊!”
戲志才望向高勇問道:“高太守,志才學識淺陋,但有一事不明,還望指教!”
高勇微笑,心知第一關考驗透過了,“戲先生請講!”
“當今朝廷無道,天下民不聊生,誠如高太守所言,軍備荒廢,吏治敗壞。如果朝廷不思悔改,以致民心不附,久之必使天下大亂,到時民變四起……天下仁人志士必將擇明主以扶之!故吾有兩問:一、天下何為重?二、如何可得天下?”
高勇明白戲志才心中所想,而他的答案在現代早已人人皆知,遂慷慨答道:“天下何為重?天下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民如水,君如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如何可得天下?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