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威懾,加上光復軍的戰士待遇確實很吸引人,一般很少有被找上門去的會黨和民黨武裝拒絕,紛紛欣然加盟革命黨光復軍接受正規化整編……
當然光復軍招收人手早就有了自己的一套規矩,目前雖然是‘迫不得已’一個不落的將這些地方武裝吸納,可是必要的防備工作還是要做到位的。
他從留守六安本部的第一師餘部和乙種部隊與丙種部隊中抽調部分精幹人手,加入在淮南新編組的六個丙種團,充當中低階軍官將其掌握在光復軍的監督控制之下。
當然也不是所有地方武裝願意接受光復軍領導,他們更願意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稱王稱霸作威作福,對於這樣‘不識時務’的貨色還有什麼好說的?
剛剛編組成的六個丙種團正急於表現立功,想讓他們立刻去和清軍主力死磕不太現實,於是他們便被派去清剿各地‘不服管教’的地武裝和土匪山賊。
正當王進指揮手下人馬全力清掃淮南府‘不聽招呼’的地方勢力之時,從總部轉來的訊息讓他不得不將手頭工作移交給手下,他自己則帶領著三個剛剛組建的丙種團匆匆趕回六安舒城備戰,安徽清軍正源源不斷的在對面不遠處的桐城集結……
第四十二章 一觸即發!(求訂閱)
朱家寶最近很糾結……
說心裡話,他其實不想這麼早就和革命黨光復軍對上,可是朝廷催得實在太急,光復軍最近鬧騰得實在太厲害,一眨眼的工夫整個淮南就這麼丟了。要是再來幾次的話,不說他能不能受得了朝廷也堅決不會答應。沒有辦法之下,他不得不硬著頭皮召集人馬頂上第一線。
可是在選擇決戰場地的時候,他又有些舉棋不定頭疼煩惱了……
從安慶舉兵攻擊革命區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條是交通便捷水路運輸發達的蕪湖巢湖一線,這一條線路不僅僅交通便捷,而且也方便兩江總督衙門隨時派兵沿水路增援,不論是對於清軍的後勤補給還是其它方面的好處,都是清軍進兵的最好選擇。
可是朱家寶也有自己的小算盤,蕪湖巢湖一帶可是安徽的精華地區,不然英國領事館也不會建在蕪湖。在這一帶安徽官場大佬哪一個沒有驚人的利益存在?朱家寶本人也沒有例外,在巢湖紡織廠他還有價值不菲的乾股呢,而他和巢湖鉅商曹寶聯合開辦的錢莊總部也設立在此處,這可是一座真正的大金礦,他怎麼可能親手將這些利益全部斷送?
戰火一起,誰還顧得了這麼許多?再加上清軍比土匪還要惡劣的德性,他真的不敢保證大戰過後還能保留下什麼。更何況,能不能打贏還另說呢,到時候全部便宜了革命黨光復軍豈不冤枉得很?
他還有一個現實方面的憂慮,不說此次清剿革命黨叛軍的結果如何,以他之前在安徽一系列拙劣的表現,屁股下面的巡撫寶座肯定得讓位。在沒有得到朝廷對自己確切的安排和去向之前,他怎麼得也要為自己日後的東山再起留一條後路吧?
不僅他有這樣的考慮,安徽其他大佬無不早早的行動起來,紛紛將他們在蕪湖巢湖一帶的利益抽調離開,這裡面難道就沒有什麼可說道說道的嗎?
他本來也想讓曹寶跟著抽離出來的,可是錢莊剛剛才有所起色這一搬離就是毀滅性打擊,至於紡織廠更是想都不用想,除非重頭來過,不過就是自毀根基的做法得不償失。
想想可能的損失他心頭幾乎在滴血,過百萬大洋的錢財豈是能說丟就丟的嗎?
還好曹寶向他暗示,紡織廠和革命黨有‘生意往來’,不管革命黨鬧騰得怎麼厲害,紡織廠和錢莊絕對不會有事云云。雖然心中很有些不喜,但他也知道生意人就是這樣,八面玲瓏四下都能吃得開,為了自家利益他也只能默許。
所以,從蕪湖巢湖一線攻打革命黨光復軍的決策,立刻就被他所否決,不出意外的是不少安徽大佬都紛紛出聲贊同這一點……
而另一條路線,就是從安慶附近的桐城出發,直接威脅革命黨光復軍的老巢六安門戶舒縣。這一進軍路線的直線距離更近,可是不讓忘了六安是什麼地方,大別山安徽支脈所在地,這一路上山頭丘陵眾多清軍行軍困難重重。
不過最後,他還是選擇了從桐城一線發動攻擊……
還沒等王進的命令到達,駐守舒縣的王單東和熊老憨受到光復軍一連串勝利的刺激,竟然主動分兵廬江,集合兩地之力一起夾攻桐城縣城!
他們太小看朱家寶對於安慶門戶的重視程度了,嚴陣以待的桐城清軍兵力遠比情報上要來得多,給了他們迎頭一陣痛擊。還好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