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3 / 4)

小說:呂氏天下 作者:上訪不如上網

以為大梁局勢卻也未必如國尉所說那般不堪。原因很簡單,楚國郢陳和魏國大梁雖然都曾是一國之國都,但是大梁與郢陳不同的是,現在魏國已經全國覆滅且魏國王室也基本被一舉擒獲。魏國的那些臣民已經失去了他們效忠的物件,就算一些心存不軌的餘孽想要鬧騰出什麼事,也要看有多少人願意去幫助他們。而與之相反的是郢陳所屬的楚國現在還在抵抗著我大秦的進攻,在加上原昌平君羋啟本身就是出自楚國王室,他在郢陳振臂一呼自然會有許多附和者相隨賣命。

在說國尉大人剛剛說大梁城中許多人對我大秦恨之入骨,臣以為這就更加不必多慮嗎,就好比趙國的國都邯鄲一樣。當日我大秦將邯鄲攻下後,誰敢說邯鄲城內的趙人有多少不是對我大秦恨之入骨?可如今我大秦在邯鄲的駐軍數量才不過維持著一萬餘人,也未曾見邯鄲這些年鬧騰出像郢陳這般叛亂事情來。故此,臣還是認為從大梁調集一部分軍隊就近前去攻打郢陳城,才是最妥善的策略。”

103蒙恬受命伐郢陳城,趙高籌謀未來事。

上回說道當郢陳城陷落的訊息傳到咸陽後,秦王宮中就由誰來擔當救援主帥而發生了爭執。尉繚認為應該重啟已經卸甲歸田的老將王翦,並且還認為不應該從大梁抽調軍士去組成救援大軍。而李斯則認為應該由剛剛率軍攻破魏國國都大梁的王賁去率軍救援李信,並且應該就近從大梁直接抽調一批軍士組成救援大軍。

雙方各執一詞卻說的都有一定的道理,雖然以往嬴政在這種時候大多數都是以尉繚的意見為主,但是這一次讓嬴政來決斷的話,他倒是不願意採納尉繚的意見。

與歷史上李信伐楚結局不同的是,這次李信得呂布鼎力相助,一舉在平輿就重創楚軍主力,將統帥數十萬楚軍的楚國上柱國項燕斬於馬下。並且還因為呂布的警示,提前在郢陳佈下數萬兵力防守,一定程度上延緩了羋啟的叛亂。最重要的是,因為呂布的獻策,李信沒有再如歷史上那般急於奪回郢陳,而是轉變策略趁著楚軍奪下郢陳後的大意,來了一招聲東擊西一舉將囤積了不少糧草軍械的鄢陵城奪了下來,整個局勢又重新陷入僵持。

正是如此,咸陽那邊才只是收到了郢陳城被羋啟奪下的訊息,而沒有收到李信兵敗的訊息,這也是如今的嬴政為什麼沒有像歷史上般不肯放下架子去找王翦的原因,因為在嬴政看來這次伐楚自己派去的李信還沒有失敗,他的這次‘投資’也沒有輸,所以嬴政當然也就不肯就此向王翦‘認輸’。

嬴政抹了一把頜下鬍鬚眼睛珠子轉了轉,突然笑道:“王翦將軍雖然是不錯的人選,但是李信那邊正是危急萬分,從咸陽這邊抽調軍隊已經是來不及了,必須從大梁抽調兵士組成援軍。而大梁亦不能不防,還需要王賁鎮守在那裡威懾城中宵小之輩。以此算來倒是王賁的副將蒙恬是最合適的人選。嗯,就讓蒙恬從大梁大軍中抽調十萬軍士南下攻伐郢陳,爾等以為如何?”

嬴政早就知道蒙氏一族中,蒙恬乃是最為出色的一個,因此也對他格外栽培。這次李信被困在楚境,而王賁和王翦父子又都能動用,嬴政腦海中立刻想到了文武雙全的蒙恬來,於是將向底下的一眾文武提議讓蒙恬來做這次的援軍主帥。

底下的大臣於嬴政相處也不是一日兩日的時間了,豈能不知道嬴政的脾性?通常嬴政若是決斷了某些事情後在以此語氣相問,那基本就是想走個過場的意思。若是在這個時候提出反對,除非你能拿出一個讓嬴政難以反駁的理由,否則生性倔強的嬴政基本是不會改變他決斷的事情。再者以及出了一個李信這樣年輕的上將軍,人緣不錯的蒙恬這次上位,對於底下的一眾文武來說也不算是什麼難以接受的事實了。

而尉繚和李斯見嬴政只是參考了自己二人的意見卻一個也沒有完全採納,也只得跟著一眾文武后面向嬴政高呼一聲‘大王英明’,然後便各自退回班列中重新站好。

嬴政很滿意底下臣子的反應,一貫雷厲風行的他立刻開始書寫自己要傳到大梁的詔令,寫完後轉交給侍立在一旁的趙高,讓趙高立刻找快騎日夜兼程送往大梁蒙恬手中。

趙高接過嬴政遞給他的詔令,心中卻不由得掀起一陣波瀾來:‘最近秦王好像很喜歡重用李信、蒙恬這些年輕一輩,看來自己應該對此加以重視,若是能與李信還有蒙恬他們這些人搭上關係,日後必然能有大用!對了,蒙恬的同胞弟弟蒙毅不正是在宮中當值嗎?且先與這小子打好關係,日後在藉著蒙毅這小子的關係去接觸蒙恬他們這些人。’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且不說趙高這死太監心中正策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