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互市,所以才會多次對大同、宣化等地進發,進行燒殺搶掠的行徑。
今次大明朝出現內亂,蒙古方面就更加顯得肆忌憚。而阿拉爾一向都是自恃過高的人,在糾集了西藏一方勢力之後,便聯盟對大明進行掠奪侵犯。現在已經兵臨城下,將大同府給團團圍住。
在方玉陽還未趕到之際,戰事已經大大的打了十數場,而由於大明將士雖然人多,但大多都是一些散兵遊勇,根本不成氣候,結果十萬餘人的兵力,卻被打的只能死守城池。
而攻城方的蒙古也使用了渾身解數,偷襲,強攻,叫陣,等等戰術所不用其極,結果此刻的大同府已經是一片狼藉,四下基本上是煙火紛飛,殘垣斷壁。
原本十萬餘人的軍隊,到現在,只有兩成不到。可是蒙古方面卻一直不停地有後續部隊插上,不知不覺之間,不論是在氣勢上,還是在人數上都佔據了絕對優勢,破城也是近在咫尺!
好在方玉陽的隊伍終於趕到,雖然沒有元帥的命令,但是救人如救火,必須刻不容緩。結果立即派三萬兵馬出城迎敵,硬生生的將蒙古大軍給抵抗住了。
於是在接下來的七天時間裡面,已經形成了兩軍對壘的局面,根據參將們討論的結果,很有可能在未來幾天裡面將進行一次大決戰,屆時,要麼擊潰對手,要麼被對手給擊潰。
等待似乎成了一件最為煎熬的事情,正堯沒有出現,方玉陽也只能按兵不動,不敢冒然出擊。
陽和衛距離大同也就百里路程,快馬加鞭一個時辰便可以到達。
只是正堯的大軍並沒有直接趕往大同府內,而是繼續採用走道,從陽和衛出發,一路往西,直插蒙古境內,走河道,穿草叢,最後一迂迴的方式,出現在了距離大同府以北百里外的宣德衛(即是如今的豐鎮一帶)。
對於正堯的這個舉措,陳副將等人表示有些不太明白。一來,正堯等人所帶的兵馬總共不到五萬人,赫然出現在了與蒙古相鄰的地界上,或多或少有些過於冒險,萬一被蒙古兵發現,勢必會引起一場惡戰,這對於解大同之急似乎沒有起到什麼實質性的作用。
二來,本來應該與方玉陽以及大同境內本有的兵馬匯合,這樣便有利於進攻,防守抵禦那也可以。可是如今正堯此舉,疑就是分散力量,到時候萬一被逐個擊破,想要挽回局勢恐怕都難了。
當然,正堯是元帥,他肯定有他的道理,陳副將等人也只好在一旁靜靜地看著,不發一語,只需要聽候正堯的安排差遣即可。
“陳副將,現在你去將其他幾位參將叫來營帳,本元帥有任務要分佈!”
搭好了營帳之後,正堯便率先住了進去,元帥自然要有元帥的行頭,不然只是而已,又如何能夠服眾,如何來立威呢。
“是!”
陳副將朗聲答道,旋即往正軍營帳外走去。
此刻營帳之中就只剩下正堯和黃柯二人,正堯便微微放下了身段,道:“你想不想帶兵打仗?”
突然問出這麼一個問題,卻是將黃柯給問住了一樣,不禁讓黃柯一愣。
對於黃柯而言,十七年來,一直都在名山谷之中長大,讀書識字什麼的,也都是方正楠一手教的,但是卻從來沒有接受過有關行軍打仗方面的訓練,甚至連這方面資訊的瞭解都沒有。
現在突然讓他帶兵打仗,委實有點太過突兀。
“為什麼問我這個問題?”
黃柯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向正堯。
對於從陽和衛一路走來的這段不長的時間裡面,他卻發現正堯做每一件事都是很隨意,不會故意做作,也不會演戲那樣,很真,很直,這與第一次見到的那個師傅李正堯完全如出一轍。
由此,他便更加相信,正堯所的可能是真的,漸漸地,他也開始對正堯不在那般的敵視。到現在,與正堯話,也沒有先前的那般態度惡劣。
正堯搖頭一笑,道:“你雖然沒有度過兵書,對於行軍打仗一事不甚瞭解,不過以你的身手,做個武將上陣殺敵還是綽綽有餘的,怎麼,你想不想上陣殺敵?”
“上陣殺敵?”
似乎這是一個很新鮮的詞彙,不過聽起來卻有著一種莫名的熱血沸騰,有一股衝勁順勢油然而生。
“沒錯,上陣殺敵,殺退那些侵略者,還大明一片祥和。”
正堯點頭,懇切的道。
“我想……”
“好了,我懂了,有話待會兒!”
正堯一口打斷了黃柯的話,不過從黃柯的反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