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
“兩位真是非常人,在下實在有些慚愧。既然兩位已然猜到,那我也不便隱瞞什麼,我就訴兩位一個故事吧。”著,柳彥也如兩人一般,狂飲了一杯。
“有故事聽?那可要洗乾淨耳朵了!呵呵。”正堯半開玩笑道。
“事情發生在我出生的那年……”
原來這塊玉佩本是柳彥的養父養母留給自己的遺物,此玉佩原本完好損,就在柳彥出生的時候,被分成了兩半,一半留給自己,一半給了柳彥養父的一個至交好友手中,同時與其的女兒便在早年就結下了秦晉之好。待兩人長大,憑藉著這玉佩便可完婚。然而誰知道柳彥家中遭逢變故,家道中落的柳彥也已經對那個指腹為婚的女子不抱任何希望了,但是直到三年前,柳彥遊歷江南的時候邂逅了一女子,而那女子便就是當年和自己指腹為婚的女子!只可惜那女子是朝廷一大官的女兒,其父母要求必須要柳彥考取功名才可以迎娶那女子過門。
不過至於柳彥的親生父母是誰,連他也不知道,只知道與這個玉佩有這一點關聯。
如今,三年已經過去,柳彥也算經歷了一些波折,每每見到此物,自然會有些睹物思情。
“想不到柳兄還有這樣的故事,難怪當日有尋死的念頭。”正堯感慨道。細細想來,柳彥尋死,其實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應該還是因為那個女子,畢竟如果不能考取功名,那麼想娶那女子過門自然成了天方夜譚。
“至情至性,柳彥兄果真是性情中人也!張某深感佩服。”張誠也感觸一番。
“讓兩位見笑了。我見兩位也是性情中人,如若不棄,不如咱們就在這月亮之下義結金蘭如何?”柳彥尷尬一笑,然後看著兩人一板正經的道。
“義結金蘭?此意甚妙!!”張誠拍手錶示同意。
“嗯,早就等柳兄你這句話了!”正堯嘿嘿一笑,也正合他意。
“那好,我們就此立誓,從今以後,便成為異性兄弟,雖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患難與共,富貴相同!若違此誓,天誅地滅!”柳彥第一個端起酒杯,當著蒼天明月道。接著,正堯和張誠二人也如柳彥一般,也是意氣風發的了一遍方才的誓言。
於是三人都呵呵一笑。三人中,柳彥十九歲,正堯十八歲,張誠二十歲。故而,正堯是最的三弟。
三人再次豪飲一番,其樂融融,充滿了祥和的氣息。
第十一章 泯江河畔群英會
半月時光,飛逝而過。正堯,張誠以及柳彥三人在李府終日吟詩作賦,談笑風生,倒是其樂窮。而寧安和曦兩人也儼然把李府當做自己家一般自由出入,也經常和三人混跡在一起,不知不覺,大家也都漸漸習慣了這兩個比較潑辣但是有時候又很善解人意的女子。
現下正堯雖然已經康復了,但是多年沒有溫書習字,而且最應該讀書的那些年卻在糊里糊塗中度過,再加上他這個現代人早已懶散慣了,所以即便天賦很高,但是也很難在短期內將所有的四書五經看完,更不用理解,融會貫通。
畢竟,科舉考試,考得就是八股,考得就是對四書五經的理解。
所以,與張誠和柳彥相比,正堯確實差了那麼一點。由此,也時常被寧安諷刺,他這樣都能夠考取功名的話,那才是天下第一奇觀。
期間總免不了正堯與寧安的鬥嘴,兩人也像是習以為常一樣,話不到三句,保證會爭吵起來。而再柳彥和張誠看來,正堯和寧安還真是一對好氣冤家,但是殊不知,人家寧安公主心中卻一心想著柳彥,只不過一直沒有出來罷了。
其實正堯也想勸寧安,讓她對柳彥不要太痴情,一看柳彥就是一個情種,恐怕除了他的那個未婚妻,這輩子怕是不會再心儀她人了。
不過細細一想,這個蠻婆總是跟自己過不去,自己又何必去枉做人呢?倒是不定還會被寧安臭罵一頓,吃力不討好的倒他多管閒事,那才是羊肉沒吃著,惹得一身騷。
總之,就那麼有一鬧,沒一鬧的,半個月便過去了。
不過有一點值得注意的便是,雖然正堯採比不過張誠,武比不過柳彥,但是頭腦轉的很快,而且鬼主意也特別多,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很多都是之前從來沒有過的。後來根據袁海雲的推測,這應該溼被雷劈之後,留下的一種症狀,不過看起來卻是好事一樁。
泯江詩才大會不日便會在岷江河畔舉行,屆時不僅僅是蜀中的才子們會去,整個西南片區的才子佳人也都會蜂擁而來,不定,江南一帶的才子也都會慕名而來。如此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