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莫及啊!”
“功業什麼,如今都無須再提,亂世終於得以平定,這才是值得慶賀的事。今後,諸位優遊林下,與春櫻秋葉、夏荷冬雪為伴,不也是難得的日子麼?”
“太政公此言甚是。”細川真之贊同的舉起酒碗。這大半年來,他在京都住得非常習慣,還專門修葺了昔日細川京兆家的舊宅、別院和菩提寺,顯然是準備在此安度餘年。
“唔”我點了點頭,“下個月中旬,太子誠仁親王在桂離宮舉行酒宴,慶祝離宮竣工,遍邀在京公卿,大家也一同去叨擾他吧!”
“太子相邀,我等理當到賀。”大友義統也表示贊同。
“太政公,諸位殿下,在下恐怕是無法出席了”竹中重治卻低下了頭,向著我和其餘眾人欠了欠身,“實在抱歉!”“怎麼,是身體不好嗎?”我關切的問道。
“身體還行,但是公方殿卻拜託我幫忙,請我以相談役(顧問)的身份,協助他主持東北諸大名領地勘定之事。”竹中重治回答說。
我微微點了點頭。當年在三重城時,我首創勘定、城町、寺社三奉行職務,竹中重治就擔任勘定奉行,參與主持了本家歷次大大小小
的分封事宜,而且他向來負責教導信景,可謂是信景的老師,如今信景找他幫忙,乃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他也自然不便拒絕。
可是,竹中重治的身體還能支援麼?在〖真〗實的歷史上,他可是在五年多以前就已經去世了的,雖然自從跟從我以來,我一直很關照他,讓他在三重城留守本家中樞,然而後來隨著本家的發展和信景的抬頭,他也不得不跟著輾轉大半今〖日〗本,如今的身體顯然是大不如以前。
這兩年你太過忙碌,身體並不是很好,還能夠這麼勞累嗎?”我微微皺起了眉頭,“東北偏遠,別說和畿內和四國相比,就是和關東比起來,也是地地道道的苦寒之地啊!而且,勘定土地的事,又主要是在開春以前的冬天。”
“太政公請放心,在下只是顧問的相談役,也知道自己保養”
竹中重治笑了笑,“而且,犬子重門年方十一歲,雖然有重矩擔任後見,在下也有些放心不下,如今前往關東,正好能夠就近關照些。”
重矩就是竹中重矩,他的同胞弟弟,目前在藩內擔任兩萬石筆頭家老和家主重門的後見。當年竹中重治巧奪稻葉山城,就是虧了在城中擔任人質的重矩裝病配合,後來他出奔齋藤家前往北近江,將自家的菩提山城交給了重矩,因此重矩作為美濃國豪族,一直在信長和信忠手下shì奉,姊川之戰時,淺井家的遠藤直經偽裝成織田家武士突襲信長,即是被重矩識破斬殺。直到本能寺之變,信長和信忠一同歸天,他才和家臣們拋棄美濃國領地,投奔在吉良家擔任家老重臣的兄長。
聽他這麼一說,我倒不好再勸了。除開他和信景的深厚感情不談,竹中重門的年齡也的確太小了些。
“北條家和裡見家的處置,信景是不是徵求過你的意見?”我想了想,突然問起了這件事情。
“太政公還是那麼明智”竹中重治微微一笑,“在下的確是接到過公方殿的諮詢信函。”“那麼就只好偏勞你了”我嘆著氣點了點頭,“知子莫如父。看來,就算有九州檢地的積累,面對剛臣服的眾東北大名,面對眾大名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和領地爭端,信景還是有點信心不足啊!”!。
第一百六十三章:國策之爭(上)
第一百六十三章:國策之爭(上)
時間一個月一個月的過去,信景和眾大老、中老、奉行都遷往關東,暫時居於小田原城,並擇地建築新的城池,作為幕府統治中樞。建城的地點,參考當地大名及豪族的建言,經過眾大老、中老的勘探和權衡,毫不意外的選定了當年扇谷上杉氏名臣太田道灌所建的江戶城舊地。此地位於武藏國豐嶼郡麴町臺地東端,控制東海道主幹道,扼守第一大河流利根川以及荒川兩河交匯處,能夠方便的進出東海道諸國,或者沿利根川及其支流深入大半個關東內陸地區,可謂是整個關東的水陸樞紐地帶,同時,這座城還臨近外海相模灣,地理與三重城、今治城、天神山城極為類似,也算是延續了吉良宗家居城建於海邊的傳統吧。
鑑於此事關係著幕府的根基,重要xìng不言而喻,秀景親自出面掌總,委託築城名人、奉行七家之一的藤堂高虎負責具體事宜。而藤堂高虎的手筆也非常之大,整個城池外城垣長達十六公里,含外郭二十五棟,由諸大名分段建造城垣和城堀,城中一共規劃了包括本丸、西丸、北丸、二之丸、三之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