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誠相待,實在是非常感謝”
“義周殿下客氣,”我還了一禮,“既然義周殿下受命和我一起負責勘和貿易,這些內幕自然不用隱瞞。稍後的事情,還要麻煩義周殿下幫忙呢。”
“那麼,請宣景殿下儘管吩咐,我義週一定盡力。”他認真的承諾道。
“就是關於明廷要求貢銅的事,”我揚了揚他剛才看過的那張公文,“明廷的要求,我們不能置之不理,而鑄造銅錢,也需要大量的銅。如今撰錢屋雖然儲存了不少銅錠,但是恐怕無法應付這兩方面的需求,所以主公肯定會下令籌措銅料……這項任務,撰錢屋不方便參與,我覺得,應該會和勘定貿易的貨物徵集一起進行。”
“唔,”畠山義周沉吟了一會,點頭表示同意,“宣景殿下的考慮,的確很有可能……那麼,之前所說的幫忙,是指什麼呢?”
“其實就是想做一筆生意,”我笑了笑,“因為這件事正由義周殿下主持嘛所以,我希望能由津屋負責具體籌措的工作。”
“這個沒問題津屋願意負責,我自然非常放心,”畠山義周爽快的同意了,“如此一來,我身上的擔子也減輕了些……這是宣景殿下的好意啊”
……,……
不久,在津屋之下,除了鹽屋、藍屋以外,又設立了一間銅屋,負責採購銅料的事。
這間新的分屋,目前是毫不起眼。可是,我清楚的知道,隨著官錢的開鑄,它將會具有多大的影響力。
日本有三大銅山,分別是別子銅山、赤沢銅山和尾去澤銅山。別子銅山於169o年被現,由住友家從德川幕府取得“永代請負”的世襲開採資格,然後一直開採到昭和年間,托起了一個龐大的住友財閥;赤沢銅山被久原房之助(田中內閣通訊大臣)於明治年間買下,改名為日立銅山,創立久原財閥(日立製作所的基盤),之後由久原的妻兄、明治元老井上馨的侄外孫鯰川義助(近衛內閣外務大臣)接手,改名為日本產業,簡稱日產,由此奠定了日立、日產兩大企業的基礎;尾去澤銅山雖然排名第三,卻是最早開採的,“和同開珎”這一名稱中的“和銅”,指的就是尾去澤銅山,斷斷續續的開採到明治年間,這座銅山由土佐的巖崎彌太郎接手經營,而巖崎的企業,名叫三菱商社,前身是土佐坂本龍馬的海援隊。
由此可以看出,銅山所蘊集的財富,實在是驚人之極。
在三大銅山中,別子銅山是最大的一座,閉礦之後,成為日本國內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而這座銅山,就位於我正在擴建的川之江城南面,然後一直延伸到相鄰的新居郡。
歷史上,這座銅山整整開採了兩百八十二年,產銅量合計過七十萬噸。如果不考慮產量的波動,平均每年的產銅量大約在兩千五百噸左右,全部鑄造成純質銅錢的話,價值大約是六十七萬貫,按照織田家目前設定的三貨兌換比,大約可以兌換一百噸白銀,或者是十來噸黃金。
這麼大一個錢庫,如果讓中國戰國時代的縱橫家們評價,大概會不約而同的冒出這麼一句:“此霸王之資也”(這是足以稱王稱霸的雄厚資本啊)
可以說,我謀求宇摩、新居兩郡,大力擴建川之江城,就是為了這座銅山。如今建立銅屋,取得鑄錢所用銅料的獨家經營權,就是我將銅山轉化為財富的開始。
當然了,想順利完成這一轉化,還需要幾個前提。
先,我必須把持這項特權。這個問題不大,如今畠山義周已經同意由我負責,只要津屋能夠順利完成任務,即使換了丹羽長秀甚至其他人,也應該很樂意繼續維持現狀的。
其次,這件事情必須得到信長的認可,同時又不能引起他的貪慾,至少礦山的規模必須部分的瞞著信長。所以,我特地成立了這家銅屋,準備交由合適的人代為經營,以商業手段撇開我和銅屋的關係。而銅屋的利潤,也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賬面上核算的利潤,大約佔總利潤的兩成,然後以這個利潤的稅額,分別交納給我這個領主的運上金(領主向領內工商業戶攤派的租稅),以及給信長的冥加金(由取得江野河海專營權的商戶“主動”回報政府“國恩”的租稅);其餘八成的利潤,則直接歸於我的倉庫。
第三,官錢的鑄造量必須非常龐大,而且是越大越好。越大的話,所需的銅料就越多,而我的利潤就越豐厚。所以,我決定利用手中的職權,全力推進官錢的鑄造和流通,從而在政策上提供支援。而能夠順利行官錢,對於織田家來說,也是非常有利的事情,信長絕對很樂意看到我那麼勤勉。
這樣考慮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