飾的深青淺白,卻因為那渾然天成的氣勢,彷彿一副前朝貴公子畫卷。
這樣的人,這樣的人……寶兒抿了抿嘴角,努力地露出一個大大的笑容。
新帝下江南不是小事,小的不說,就說往年給先帝準備的行宮,這就不能用了,先帝好下揚州,揚州行宮精緻繁複,極盡奢華。但江承聽聞蘇州水鄉氣候宜人,美景美色,敲定下江南的時日定在蘇州居住,蘇州園林倒是多,但沒有能稱得上行宮的,只好從五月初就開始改建,五六個園林合在一起,亭臺樓閣盡力修葺一新,內起大殿,外蓋宮牆,無數勞工日夜不休,就這一個蘇州行宮,花去四百多萬兩白銀,戶部報賬的時候,孫首輔差點沒跟周孝先打起來。
長青也覺得過分了些,但考慮到主子第一次下江南,行宮已經建成,日後的花費就不必要了,才算安心些,勸住了孫首輔,只是內閣裡還是一片吵嚷,先帝朝抄沒了不少貪官家產,這點銀子朝廷不是花不起,但這根本沒必要花!
周孝先其實開始也被這支出嚇了一跳,只是想想也是,建造行宮工程巨大,一個月內建成,就算有園林打底,也實在太趕了一些,花費自然要多一點,只是他有心勸,其他人沒心思聽他講,尤其是孫首輔,看他的眼神跟看毒瘤沒兩樣。
事實上週孝先心裡也憋氣,陛下雖然立了太子,但宮裡傳言太子並不得陛下喜愛,他的女兒剛剛為陛下生下一子,即便燕嬪寵冠六宮,到底出身下賤,他的女兒牢牢把住了後宮大權,日後說不得就是這大寧未來的女主人,他自然想著好好為陛下做事,討陛下歡心,不給自家女兒拖後腿,這些同僚只知道指責他,卻沒人替他想一想。
長青沒注意周孝先的神情,自從和孫首輔並幾位閣臣交好之後,周孝先能教給他的東西就很有限了,何況周孝先是個太聰明的人,聰明人不僅僅意味著好打交道,更代表著心思靈活多變,他並不喜歡多變的人。
孫首輔是真的氣著了,往日裡一直和他作對的烏選也第一次沒有和他爭辯,反反覆覆看了好幾遍戶部報上的賬目,連連倒吸涼氣,長青看了一眼,烏選看的那一頁正是女眷住所建造清單,只是一席掛簾,竟然就用上了東海珍珠三百顆,西域瑪瑙三百顆,羊脂白玉兩百段,雪山墨玉八對。
確實過分了些,長青暗暗嘆了一口氣,按住就要發作的烏選,“建都建成了,主子明日就要啟程,大人還是放寬些吧。”
作者有話要說:江承:朕總覺得背心發涼……
江家十八代祖宗:草擬粑粑!
先帝:QAQ!
第83章
說是這樣說,內閣眾人的心裡還是不大得勁,朝廷的錢糧不是大風颳來的,百姓每年上交稅收也不是為了讓皇室窮奢極欲的,過去的一年災害連連,江承這當皇帝的還沒做出個為民表率的樣子來,又要大費周章地鋪陳排場,怕會讓百姓心寒。
長青也懂這個道理,然而他是宦官出身,自然比尋常官員多了一份小心,這次蘇州行宮的事情雖然是主子提出來的,但督造事宜卻是由戶部全盤接手,可以說完全是周孝先想要討好主子,才做成這樣,還不給內閣透露風聲,內閣官員們大多也清楚這個理,只是和周孝先相處久了,不好當著他的面破口大罵,但心裡多是問候了他八輩祖宗的。
孫首輔是個倔驢脾氣,他才不管周孝先的面子不面子,把手裡的賬目一摔,推門就走,眾人攔不住,再瞧,周孝先的臉色都變了,烏選倒是冷靜下來了,把清單放下,冷哼道:“去江南一趟,怕要到七月底才能回來,我這老胳膊老腿的去不了了,周大人年輕,不如跟著去吧,也趁著身子骨好的時候多走走看看,沒壞處。”
周孝先起初還沒明白烏選的意思,直到看到了長青有些驚訝的眼神和眾人紛紛反應過來的神色,他心裡咯噔了一下,明白過來烏選是要把他排擠出閣臣的圈子,內閣掌管天下政事,每日裡處理的大小事務資訊量巨大,別說兩個月,就是少待十來天都得花費無數精力補上,而當他兩個月後從江南迴來,會有人給他補上這些嗎?
這竟然是要完全斷了他在內閣的前程!
要是換個人來說這話,周孝先還不至於那麼怕,可說這話的是烏選,閣臣只有十來個,然而內閣從建立之初就被劃分為三個小圈子,一是以首輔孫朝遠為首的清流實幹黨,二是以烏選為首的主力決策黨,三則是幾個說不上話的邊緣閣臣抱成團,幾乎算不上勢力。
烏選並不算乾淨,靠他自己的俸祿,他在京中一塊地皮都買不起,為官之初他就比別人油滑,這也是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