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寧著重強調皇后兩個字,一語雙關。
蕭廷自感沒趣,自行前往春暉閣看奏章去了。
**
顧寧在御花園用核桃打傷英國公夫人韓氏,當時她就想到了韓氏不會善罷甘休,而韓氏背後的靠山自然就是太后榮氏,所以大概第三天,顧寧就因為這件事被太后傳到壽康宮中訓話,英國公夫人自然也在場。
顧寧走進壽康宮之後,英國公夫人起身給她行禮,然後等顧寧給太后行過禮之後,兩人一起入座。
太后看著顧寧的神情,眉心幾乎都能夾死一隻蒼蠅了,語氣沉沉問:“聽說皇后在宮中設宴,卻當中打傷了英國公夫人,可有此事?”
顧寧往韓氏看去一眼,只見韓氏趕忙低下頭,不與她對視,顧寧供認不諱:“沒錯。有此事。”
“胡鬧。”太后彷彿在顧寧來壽康宮之前就已經醞釀好了一切情緒,只等顧寧說出這句話就發作。
“英國公府世代襲爵,先祖曾救駕有功,英國宮夫人也是一品誥命夫人,你縱為皇后,又豈可無緣無故中傷於她?你可知罪?”榮氏將這些事先準備好的說辭說出,然後便看著顧寧,像是等著她上前請罪的樣子。
顧寧慢悠悠的開口:
“太后,臣妾並不是無緣無故中傷英國公夫人的,起因是英國公夫人當眾詆譭已故上將軍夫人,上將軍府是皇上的舅家,雖然上將軍已經不在,但將軍府的榮耀與功績仍在,如何能叫人詆譭了去?皇上有多重視陸家,想必太后比臣妾清楚,如果那天臣妾沒有動手,那現在就是英國公夫人受懲罰了。”
太后看向英國公夫人,看樣子並不知道她詆譭陸家的事情。
“皇后娘娘,這不過是你一面之詞,我如何詆譭上將軍府了,我不過是教訓教訓九姑娘,世人皆知,我英國公府與上將軍府早就定親,九姑娘將來是我兒媳,我身為婆母,難道教訓不得?”
韓氏據理力爭。
顧寧懶得和她分辨這些:
“你要教訓兒媳,等她嫁到你府上之後再教訓,她只要一日未嫁去你榮家,她就還是將軍府的九姑娘,容不得旁人欺辱,若下回你還不知悔改,那我照樣是要打你的。”
“你!”韓氏受身份限制在顧寧面前吃了虧,竟說不出什麼反駁的話來。
“夠了夠了。”榮氏不耐的擺手:“國公夫人今日且回去吧。哀家累了。”
這意思再明顯不過,並不打算為英國公夫人出頭,其實太后心裡也跟明鏡似的,她雖為太后,但手中無實權,而英國公府歷經幾代人,雖然仍是國公爵位,可府中卻無一人在實缺任職,不過是靠著祖宗蔭封維持。
這也是她為何一定要榮家與將軍府結一門親的原因。
儘管上將軍已故,將軍府聲威不在,可那裡是皇帝的舅家,對皇帝來說感情肯定與別家不同,榮家和陸家結一門親,就算結個善緣,□□家上下卻沒幾個人明白她的苦心,縱然與陸家定了親,卻從未給過真正的尊重。
太后一點都不懷疑顧寧說的話,如果今日英國公夫人說的是詆譭了別家也就算了,既然她詆譭的是上將軍夫人,皇帝的親外祖母,若傳到皇帝耳中,皇帝定不會善罷甘休,這般被皇后攔著處置了也好。
英國公夫人告狀失敗,只好起身告退,她走了之後,顧寧也打算起身告辭,卻被太后喊住:“皇后等等。”
“英國公夫人這件事,哀家就不與你追究了,下回做事也要考慮考慮後果,莫再逞你那山匪之氣。”顧寧習武,所以在太后眼中便是一介武夫,跟山匪沒什麼差別。
“是。臣妾知道了。”顧寧站在遠處等太后接下來的話,畢竟太后讓英國公夫人離開,不就是為了有事和她說嘛。
榮氏真是瞧不上她這樣子,不再多言,將留她下來的目的說出:“這回選妃,哀家這裡也有人選。鎮國公夫人昨日入宮覲見,提出讓鎮國公府嫡女入宮為妃,這件事你可知曉?”
顧寧一愣:“鎮國公府哪個嫡女?”
“鎮國公府有哪個嫡女,你不知道?還需哀家告訴你?”太后擰眉顯出十分不耐煩。
顧寧只是一時沒反應過來,因為這件事有點突然。鎮國公府的嫡女只有顧嫣然,她要入宮為妃?怎麼可能!
可這種事情太后也不會信口雌黃,看來是真的了。
“此時臣妾倒是未曾聽聞,不知太后有何吩咐?”顧寧很快冷靜下來,且聽太后如何分說。
“哀家覺得,鎮國公乃是我大蕭的中流砥柱,肱骨之臣,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