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3 / 4)

小說:雨季的玫瑰 作者:九十八度

縱即逝的幻景,彷彿我早已看盡繁華。然而每當我經過復旦時,我總不敢再往外看。可能是我被過度的興奮衝昏了頭,抑或是我相信將來我會在這裡,一呆三四年。

於是,我努力地抑制住那份莫名的,沒有來路的激動,靜靜地閉上雙眼,面無表情,事實上我的心早已如岩漿般載浮載沉,儘管我還是面無表情。

早聽人說,復旦的正門並不像他所創造的成就那般恢弘。我沒有看過它的正門,但我堅信這一說法的真實性。復旦是名校,但並不虛華,正如當年搞絕密任務的復旦同志,一度消失在這個多彩的星球,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人們記住了他們“兩彈一星”的成就,卻忘記了他們的姓名,因為人們從未知道過。

無數個屬於復旦,原本應當金光閃耀的名字在悄無聲息中漸漸被汩沒。這是復旦同志的偉大選擇,他們不甘於中國寂寞,不甘於復旦寂寞,寧可自己在放肆的風中孤獨的老去。

所以我姑且把復旦定義為“孤獨的璀璨”。

在某一個節日的晚上,我桀驁地站在風中,雙手插在口袋,任思潮奔騰放縱。驀地,煙火騰空而起,我看著它是怎麼地綻開光彩,怎麼地釋放那轉瞬的光華,看見的,我記住了它們,看不見的,恐怕這輩子也只能沉溺在那虛無的火藥味中了。

我是一個有著懷舊情調的孩子,看著眼前的復旦,我又意猶未盡地想起那個滄桑年代的復旦。我想弄清楚,在那盈滿動盪的地獄,復旦是怎麼地乘風破浪,怎麼地在彌散著血腥的空氣中吮吸氧氣與雨露。

我看見那一張張稚氣的書生面龐有了前所未有的凝重,五卅慘案未能泯滅復旦學生昂揚的心,反而激起了更高的救國浪潮,他們腳步鏗鏘!

在那個傷逝的季節,櫻花放肆的頹敗,憔悴的枯槁散落一地,但復旦並沒有因悽景而彷徨,戰死的,毫無怨言;活著的,繼續綻放那堅貞的鏗鏘樂章!

所以我又把復旦定義為“堅貞的鏗鏘”。

朋友們總說我是個憂傷的人,我想他們是說對了。我一直都停留在我的那些所謂美好的回憶中,殊不知我在漸漸被扼殺。

我總不斷地想起復旦,因為我知道,潛沉的夢想能使禁錮的心重生!

後記:這是我很久以前寫的,時光想是在指縫間穿梭的風,一轉眼,就過去了。這個曾經生動的夢也被我忘記了。現在我才知道,那時的我有多麼的不知天高地厚。

第七節 雜而不亂歸於大同

有些吃力地,翻開歷史那沉重的書頁,不時會看到“雜”的蹤影。先有春秋戰國群雄割據九州,而後,秦始皇結束了這一混雜的場面,統一了天下;再後來三國鼎立,均分天下,之後被魏晉取代;然後是南北朝的混戰由唐結束;接著五代十國的兵荒馬亂被北宋終結,歷史一次又一次地,重複著由雜亂到統一的迴圈,彷彿這是個亙古不變的定理。而歷史,在這不停轉動的巨輪中,悄然已走過了漫漫千百年。

“雜”對我們的影響卻遠不止歷史,若有幸遊一遊大江南北,看一看各地的民風民俗民習民居,你便會知道“雜”字的影響力是多麼非凡。就拿各地民居而言,徽州是鹽商麋居之地,所以那裡的建築“曲折如才子筆”,潔白的粉牆,黝黑的屋瓦,鱗次櫛比的獸形斗拱,還有高昂的牆頭和參差的造型,無不透露一股“賈而好儒”的氣氛;如果是去福建,閩南客家的建築會給人以堅如磐石、團團圓圓的審美感;若是來江南的園林,在幽幽曲徑,翼然亭閣之中,你不禁吟哦出“庭院深深深幾許”的詩句;而要是你登上了巍峨壯美的長城,感受到的卻是蕩盡羈塵、豁然開朗的氣勢。僅是一箇中國,建築的風格就是如此迥異,氣象萬千。但就是這看似雜亂無章、毫不相關的構建風格,卻形成了獨特的中國磚木結構建築體系,在世界建築之林佔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於是我們從中看出了建築藝術的開朗,將“雜”如此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其藝術的包含性可見一斑。

我竟發現,這大千世界多的是雜亂卻條理分明,不只從人文領域來看,在城市精神中“雜”也體現得如此清晰。從我身處的這座可愛的城市看,傳統與洋派、時尚與懷舊,世上任何一種文化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落腳點。也正是因為有了一種海納百川、相容包並的大氣胸襟,上海雜而不亂,有條不紊,反倒散發出一股混合的迷人,讓人為之陶醉。

還想蒼茫中原大地,56個民族雜居在一起,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華兒女。

還想百家爭鳴,三教九流,它們同被稱為中華文化。

在時間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