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因此,馬提斯認為,這項檢驗頗費時日,如果想確定有Tyche存在,那麼從這個訊號出現到被證實,兩年時間是必須的。 第九顆行星遭質疑然而馬提斯的說法似乎仍算樂觀的,據美國太空網文章稱,許多天文學家如今表示,照以上所述的位置可能根本不存在那麼一顆行星。
天文學家們主要質疑點源於奧爾特雲這塊特殊地帶。眾所周知,海王星是太陽系中最遠的氣體巨行星,而海王星外的太陽系,由內向外被分成柯伊伯帶(Kuiper belt)和奧爾特雲(Oort cloud)帶。後者並未得到過人們的直接觀測,但人們普遍接受的假設是,起初該星雲也是在較接近太陽的地方形成,但後來被年輕的大型氣體行星諸如木星等,以強大引力將之逐出太陽系內部,從而使奧爾特雲擁有極為橢圓或拋物線狀的軌道,並長期處於遠離太陽的地方。
天文學家從彗星的橢圓軌道,確認不少彗星皆是從奧爾特星雲進入內太陽系的。但自1898年以來,觀測到的長週期彗星有超過20%來自非正常區域,它們的角度高於星系潮汐力理論預測的角度。據發現Tyche的馬提斯在宣告中介紹,這些彗星的軌道和數量很獨特,帶有明確指示性模式標明瞭該處可能存在一個行星,且越來越有資料佐證這種模式是呈持久化狀態的。儘管開始他也認為可能只是資料統計學帶來的機率問題,但隨著過去10年內資料的不斷累計,僥倖的可能性已越來越小,行星存在的可能性卻因此增加。
儘管這個說法帶來了一批眼下所謂的“相信Tyche存在人士”,但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研究所的行星科學家馬修。霍爾曼表示自己不屬此類。雖然他沒有追查馬提斯和惠特邁爾的最新報告,但透過他長期對奧爾特雲彗星的觀測認識以及大量文獻,他覺得現有證據不足以說服他認為Tyche會存在。
哈爾。利維森,科羅拉多州西南研究所的一位科學家,最近才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奧爾特雲相關論文,同樣持上述意見。他表示,儘管作者聲稱作出了比此前更好的資料統計,但在之前的那篇論文中卻出現統計錯誤,難以取信於人的證據加上同樣難以取信於人的結論,令人懷疑其是否明白正確的天文學統計方法。
馬提斯曾說,其觀測到奧爾特雲的特殊區域有過量彗星,因此將其歸因於此處有一個巨大星體產生了巨大的引力。對此利維森表示也沒什麼好反駁的,但他認為能觀測到這種訊號恐怕有待商榷。
難道還有第十顆?!
而目前,在英格蘭還有另一組研究人員與馬提斯的發現可謂不謀而合——他們也發現了一直未曾露面的太陽系新行星,不過位置和馬提斯他們發現的不一樣,位於太陽的另一邊,和木星在同一側,且他們也用“過多的彗星”作為解釋依據,但似乎並未獲得與馬提斯他們同樣待遇的重視。
相對於系外行星“新地球”的存在與否,我們太陽系中是否還有另一大行星顯然更牽絆人心。突然來臨一位新居客和趕走一位舊住戶大是不同,它的出現意味著顛覆了數年來人類對於自身所處太陽系的認識,很多理論因此改寫,人類探索地外生命也有了更近更眼紅的目標。
但不能證實、不能否定、亦不能置之不理,很巧妙的“三不原則”,卻是天文學中爭議性新發現的常態。此次仍和以往一樣,科學家們難以在短時間內判斷諸多論調孰是孰非,因為我們同樣無法直接接觸或觀測到它們。
不過,此次美國太空網文章給出的建議是:鑑於如此多學者的否定姿態,對Tyche的存在還是尚不要言之鑿鑿。而太陽系迴歸九大行星之路,可能還漫長得很。
(三)最近相關報道:《澳門日報電子版》2011 年3月24日文章——美探測器證實“提喀”行星存在作者:冰凌
中國呂子東兩年前已預測,美探測器證實“提喀”行星存在。
中國著名前沿科學家呂子東等諸位學者在去年出版的《時空本源與地震預警》一書中預測了“提喀”(Tyche)一類行星的具體位置和執行軌道,被今年二月十四日美國各大媒體釋出的震驚世人的新聞——開普勒望遠鏡發現“提喀”新行星所證實。
美國在二○○九年三月六日發射的開普勒望遠鏡探測器,在太陽系邊緣發現了一顆新行星“提喀”,大小是木星的四倍,執行軌道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數千倍,這將改變甚至顛覆人類對太陽系的認識。也就是說,傳統觀念中的太陽系竟存在著另一個系外行星,像一個臥底的“巨無霸”。而這一驚天動地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