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3 / 4)

小說:一世相隨 作者:竹水冷

荊南都不敢妄動了;北邊因為張藏英和韓重在深、翼兩州招募驍悍邊民兩千足員以對契丹散勇,成效也不錯。加之契丹此時的皇帝耶律璟的為人,契丹人爺無暇南顧,只顧著內鬥去了,大周的北邊比之前幾年也稍微安穩了些。當然了,沒有了邊境大事,朝中的其他事務依舊不少,郭榮是個閒不住的人,他依舊如前世一般,對宰相和六部九卿們說:“朕經常思考大治之法,一人計短,眾人計長。且自唐末天下大亂以來,吳、蜀、幽、並、閩、越之地不在中原之列,不得統一,朕雖然比不得唐太宗,但是也不想做偏安之君。眾位都是朕肱骨之臣,今就以‘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和‘開邊策’各為篇題,眾位說說自己的見解,朕將一一閱覽。”

範質等人心知天子的意思,領了旨意下去後心中就琢磨開了。

倒是周憲,聽了之後,笑對郭榮道:“不會此生,依舊是王樸拔得頭籌吧?要說起來,先南再北,確實容易些。畢竟與北方契丹相比,南方諸國實在不足為慮。只是之前馮道所說的,也是至理名言呢。只怕朝中沒有幾個人能看得如馮令公那般長遠了。”

郭榮卻眯著眼睛道:“你也不要笑看了王樸、範質、李谷之人,這一年我的動作,他們其實應該對我的想法有些清楚了,當知道我的意思。所以我都是不擔心呢。”

周憲摸了摸郭榮新蓄的短鬚,笑拉著他道:“既然不擔心,那就隨我去秘境裡蓋房子吧。”

郭榮也不掙脫,想到有段時日沒去秘境了,便隨著周憲去了。

郎中府也不過是一間小院三間瓦房罷了。右邊一間被闢做書房,王樸坐在其中,他對面卻是王應。

“叔父準備如何下筆?”王應乃是王樸的族侄,只不過兩人很少在他人面前提及這層關係罷了。

王樸摸了摸長鬚,表情平靜地看著王應,隨即微微笑道:“我於當今陛下相處時日不短,自然知道陛下之心,不在中原一地,而在四海天下。只是這平定天下,卻也要有次序。我之意,自然是先拿下富庶的江南,然後是南方諸國。最後挾天下之力驅逐契丹人,收復幽雲。”

王應卻笑道:“只怕幾位相公所想和叔父差不多的,不過同陛下所思不見得一樣。”

王樸點頭道:“陛下性列,且以這一年多來的手段,只怕他最想圖的,乃是北方幽雲之地,而非江南。”

王應道:“叔父既然能夠猜想道陛下的心思,為何不這樣落筆?”

王樸冷眼看著王應道:“我們這些做臣子的,但求盡忠職守,豈可憑猜上位者意圖而媚上?中原即便有所恢復,但是對抗契丹,也是要費大力氣的。若沒有足夠的軍資錢財支撐,便是勝了契丹,中原也不會穩當。所以對南唐之戰不可避免在前了。”

王應受了王樸的教訓也不惱,笑道:“叔父教訓的是,侄兒不可說說罷了。叔父為陛下心腹之臣,他日入閣拜相不遠了。”

王樸淡笑看著王應道:“你也不由奉承我,你的才學不淺,他日也會得陛下看重的。”

兩日後,二十餘名朝廷重臣都上了策論,武將大多是說征討南方諸國的,而文臣們,大概的意思都是同王樸的相差不大。所以王樸的《平邊策》並不是唯一耀眼之章,相比之下,王應之文,更得郭榮之心——大概意思便是先取南唐江北諸州,以增強中原的人口和財帛,然後再趁契丹內部不穩之時,奪取幽雲,使中原北邊邊疆無憂之後,再挾北征大勢平定南方諸國。

“好!”郭榮看完王應之文,大聲叫起來好來。他看了一眼範質等人,笑道:“幾位相公也看看,果真是見解極深啊。”

範質、李谷等人一一傳閱了,便知道這皇帝緣何如此叫好了,純粹是按著皇帝的意思寫的嘛。

郭榮知道自己一年多的敲打,許多的臣子心中已經去了偷安一地的想法,所以面的這些個策論倒是一一點評起來了。

“李相之議,旨在富國,禁天下銅器,立監鑄錢;收藩鎮賦稅之權於朝廷,革除動亂之根源。範相之意,則是現有的法規條文繁複冗雜、互不統一,輕重且沒有依據,因而地方官吏量刑不得當,也易相互勾結而生冤獄之案。”郭榮隨後又評點了兵部尚書張昭、吏部侍郎王敏、工部尚書顏衍等之議,大多是重於實務的。郭榮很是滿意,其後下詔李谷於三司使及戶部之人,議鑄錢賦稅之事;範質則領刑部諸卿酌定詳細而規範的法規條文——遂編定了縝密的《刑統》。其餘重臣也各有任務,郭榮更是明言進歲籌集糧草兵械,來年伐唐。

郭榮退朝後,高興地將朝堂之事同周憲說了,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