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說錯話她就不用在這行幹了,而且還有可能連累雜誌社。
危機四伏(三)
那條河是那裡方圓百里每個孩子上學的必經之路,因為唯一的一所小學在河對面。當地政府很早就在說要在這裡建一座橋,解決孩子們上學難的問題,可領導班子換了一屆屆,過河的孩子也換了一批批,橋始終沒有影子。
她不能保證每天河邊都有人等在那裡幫助那群孩子,她可以幫一次,兩次,卻幫不了一輩子,要想永久性的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建橋。
看著照片,以為照片的感染平靜了下來,聲音平穩而緩慢:“1994年美國新聞界最高獎普利策新聞獎的獲獎名單中,南非reelancer(自由記者)凱文。卡特以其拍攝的一張《飢餓的女孩》獲得eaturePhotography(特寫性新聞攝影)獎。就在普利策新聞獎頒獎儀式結束三個月後,凱文。卡特自殺身亡,原因就是這張《飢餓的女孩》。”
“1993年,凱文。卡特來到戰亂、貧窮、飢餓的非洲國家蘇丹,當他走到灌木叢中想從成堆快要餓死的人的悲慘景象中放鬆一下時,卻看到一副讓他更為震驚的場景——一個瘦得只剩皮包骨頭的蘇丹小女孩在前往食物救濟中心的路上再也走不動了,趴倒在地上。而就在不遠處,蹲著一隻碩大的禿鷹,正貪婪地盯著地上那個黑乎乎、奄奄一息的瘦小生命,等待著即將到口的‘美餐’。凱文。卡特拍下這一鏡頭,這就是那張獲得普利策大獎的《飢餓的女孩》。”
“美國著名權威大報《紐約時報》首家刊登了凱文;卡特的這幅照片,其他媒體緊接著很快將其傳遍世界,在各國人民中激起強烈反響。人們紛紛質問,身在現場的凱文。卡特為什麼不去救那個小女孩一把?!還有人說他本說就是一個獵人,是在場的另外一頭老鷹,就連他的朋友也指責說,他當時應當放下攝影機去幫助小女孩。正是因為無法忍受外界公眾與自己內心的道德困惑和越來越大的精神壓力,凱文。卡特在獲得大獎僅3個月後即走上不歸之路。”
“然而,凱文。卡特本人幾乎從一開始便處於衝突的痛苦之中,也在拍攝完成後將禿鷹趕走。後來,他曾對人說:‘當我把鏡頭對準這一切時,我心裡在說上帝啊!可我必須先工作。如果我不能照常工作的話,我就不該來這裡。’”
雖然她不是凱文。卡特,《上學路上的農村娃》也沒有《飢餓的女孩》那樣劇烈的衝擊感震撼力。可她的內心何嘗沒有煎熬?幾乎是在拍攝完那一瞬間,她放下照相機下去把那群孩子一個個背過河。她做為一名攝影記者,職責就是盡一切可能把資訊傳播出去,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才能讓更多的人來幫助他們。
“事實上,凱文。卡特的冷血是另一種救助。”沉默的人群中有人開口接話,她看過去,沒想到是沈聿風。
危機四伏(四)
沈聿風沒有看她,“正是這張照片,讓全世界人民看到蘇丹慘不忍睹的景象,人們在寄予非洲人民巨大的同情的時候,更加關注那個小女孩的命運。成千上萬的人打電話到《紐約時報》詢問小女孩最後是否得救。”
有些受寵若驚的看著沈聿風,雖然他說的是實話,可在這個時候說出來,這算不算是在為她說話?
同樣感到意外的還有莊瑾,她沒想到沈聿風居然會幫桑小魚說話,替她解圍,心裡嘔血到內傷。
還是沈廳最先開口,話卻是對沈聿風說的,“沒想到沈總不僅策劃能力一流,連知識也如此廣博。”
沈聿風略微點頭一笑,“我只是略知一二,不像桑記者瞭解得那麼透徹。”
沈廳視線落到她身上:“那裡現在的情況怎麼樣?”
輪不到她來回答,答話的是陳總編,“這組照片在當期雜誌刊出後,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由愛心人士捐資,當地政府牽頭,共同修建了跨河大橋,現在這個問題已經得到解決。當地政府還計劃多建幾所小學,徹底解決山裡孩子上學難的問題。”
沈廳點點頭,深深看了她一眼,繼續往前走。
有驚無險,她長長的鬆了口氣,最怕就是同政府官員接觸,時時刻刻如履薄冰。
再一次看了眼那副照片,事情當然不會像陳總編說的那麼簡單。照片刊出後,當地政府覺得臉上無光,可又不願意拿錢出來修橋,也不願意愛心人士自主修建,怕搶了他們的政績,這才想出“政府牽頭、愛心人士捐資”這樣得了便宜又賣乖的辦法。
至於說的多建幾所小學,不過是冠冕堂皇的場面話而已。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