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有幾分相似,十八、九歲的樣子……
鍾家高調地把白綺嫁給進士當娘子後。府裡的一眾丫鬟們,又是妒忌,又是嚮往。一個繡娘,平庸之姿,都能嫁得此般好。讓華勝很受鼓舞,心裡對未來的生活,憧憬起來……
跟步搖、玉簪不同,她不是楊家的家生子。是以四個大丫鬟中,她最不受重用。私下裡,她也攢了一筆銀子,等找到意中人,到時替自己贖身……
若是也能碰上個窮書生,只要人肯發奮,就是陪他吃糠咽菜,過苦日子,也算有個盼頭。不像在楊家或鍾府,隨時都有被主子放棄的可能……
是以,她對文質彬彬的書生一流,猶有好感,決定先不聲張。
晚上,楊氏回到府裡。
在外間替大少爺備涼開水時,華勝就聽見丁香,在裡屋跟她們彙報著什麼!心頭一緊,想著她們該是在說那件事……
家裡風平浪靜了,妙如卻沒能閒下來。
上次將錦繡和煙羅借到梨清苑幫忙。事後,宋氏特意在鍾澄面前,誇獎了這兩個忠僕。
讓鍾澄也起了心:這幾位是母親留給妙兒的。這些年來,在秦媽媽的帶領下,對女兒倒也是忠心耿耿的,就出了向遞訊息的錦緞。被女兒敲打一番後,發配到嬋兒院子裡,後來倒也老實了。對新主子盡心盡力起來,上回嬋兒還向她姐姐討要來著……
她們年紀都不小了,是得為女兒新備一些伺候的人了。這些得趕緊配人,以後妙兒出嫁,也好有幾個貼心的陪房。
鍾澄委託秦媽媽,在他身邊小廝管事中,挑幾個不錯的,讓浮閒居到了年紀的,趕緊先配對了。
織雲、煙羅都只有十五歲,可以再等兩年。錦繡十七歲了,鍾澄作主,讓星魁娶了錦繡。
妙如現今就在張羅,她身邊丫鬟出嫁的事。
等忙完這些事,又從上回新進的丫頭中,挑了兩個十歲左右的,補充到院子外頭打雜,取名為沉香和青黛。
剛歇下來,妙如被薛菁強拉到薛家去了。說是祖母要見她,順便讓她幫著畫畫像。
第三次來到薛府做客,妙如感到有些不同:薛府裡的下人,看著她的眼神,從上次的同情,成了現在暗含一絲欽佩,讓她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來到薛老夫人的院子裡,被拉進裡屋後,她才明白原委。
原來上回替菁妹妹畫的小像,被製成花燈,掛在老夫人的床頭了……想是元宵節取勝後,就被她祖母收藏了。
見到妙如來了,老夫人忙把她叫了過去,上下仔細打量了一番。老人家臉上滿是歡喜。問起了她在家中,如今的生活,還叫她時常來家裡玩。
想是聽到之前鍾家那些傳聞,也憐憫上了。
妙如心中有些鬱悶:這種感覺真不好,讓她無從適從。其實她不是很習慣,被人當作可憐人來同情。
到了掌燈時分,老夫人硬是留她在家中用膳。
廳裡四周挑著角燈,堂頂正中間吊著盞五福呈祥巨型宮燈,照得屋裡跟白晝一般。
府內的下人伺候時,只聽見碗碟碰瓷之聲,並無丁點低語的喧譁。薛家雖是武將之家,卻也是世代簪纓之族,規矩還是不少的。
在這種氛圍下,妙如越發謹小慎微,不敢放開了胡吃海喝。表現得極其斯文優雅。望在主座薛老夫人眼裡,滿是欣賞。跟兩兒媳暗中交換著眼色,連連點頭。
席後,陪著薛家長輩留在裡間,吃了一會兒茶。妙如就起身告辭回家了。
薛老夫人讓兄妹倆將送她到門口。
路上,薛菁問起:“妙姐姐,你怎地都吃些素菜,剛才那兔肉可鮮嫩了,是哥哥他們昨日在山裡打來的……”
妙如忙把去年初春,因腸胃不適引發的那場大病,給講了出來。
聽得薛菁連連為她惋惜:“真可惜了,那你豈不是少了許多口福,哥哥他們帶著我,外出打獵時,經常還烤著來吃的,可美味了……”
“是啊,那就更不能吃了!烤著來吃,對我這腸胃可真不行。且那樣對肺臟也不好。還不如這樣煮著來吃……”妙如一臉的鬱悶。
“哥哥,咱們也下回也那樣煮著吃,好不?妙姐姐,你回去把那打底的和醬料都列出來,抄一份給我們!”薛菁十分豪氣要立馬去嘗試,頗有敢為天下先的俠女風範。
妙如應諾,坐上馬車,帶著丫鬟和護衛,就往回府的路上駛去。
“車上可是鍾翰林府上的?”馬車走在半路上,突然停住了。傳來一位年老阿伯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