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2 / 4)

小說:地心修仙 作者:水王

遠大敗宋廣東守將王道夫、凌震,進駐廣州。張弘範麾下先鋒張弘正(張弘範親弟)於五坡嶺,擒獲宋丞相文天祥。張弘範親自為文天祥鬆綁,以客禮相待,而文天祥一心請死,張弘範由潮陽港乘舟入海,至甲子門,擒獲一將,獲知行朝所在。於是會合全軍進逼厓山。有幕僚對張世傑說:“北兵以舟師堵塞海口,則我不能進退,不如先行佔據!幸而勝,國之福也;不勝,猶可西走。”張世傑道:“頻年航海,何時能已?今須與決勝負。”於是盡焚行朝草市,將千艘大船,用鐵索穿連,一字排開,碇列海中,四周建起樓柵,如城堞一般,供宋朝的小皇帝及朝廷官員居住。厓山的君臣將士都已抱定必死的決心。

張弘範水軍由山東轉南,逼進厓山,入大洋時,與張世傑的軍隊相遇,元軍以奇兵切斷宋軍供給線,點燃載滿茅茨,塗滿膏脂的小船,乘風衝向宋軍。張世傑已有準備,戰覘都塗滿灰泥,綁著水桶,火勢雖旺,卻始終無法燒及船身,張弘範對此無可奈何。只好派部將韓某,也是張世傑的外甥,三次勸降,曉以禍福。張世傑不從,道:“吾知降,生且富貴。但為主死,不移也!”他在給張弘範的回信中歷數古代忠臣,做為答覆。張弘範又讓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道:“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張弘範以武力威脅,文天祥遂提筆寫道“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張弘範無奈搖頭苦笑。他又派人向崖山士民喊話:“陳丞相逃了,文丞相被捉了,你們還能幹什麼,不如儘早投降!”士民亦不為所動,無人背叛。

張弘範佔據海口,將宋軍困在銀州湖。宋軍被迫吃乾糧,飲海水,海水又鹹又苦,宋軍喝過大多上吐下瀉,困頓不堪。張世傑為了突圍,率領蘇劉義、方興等晝夜大戰,僵持不下。幾天後,李恆由廣州率兵在崖山北與張弘範會合,決議正面對宋軍發動總攻。

張弘範分兵四路,與諸將道:“敵東附山,潮退必南遁,南軍急攻勿失之。西北軍聞吾樂作,乃戰。”又道:“敵有西南艦,聞其將左大守之,必驍勇也,吾自當之。”不一會兒,厓山西面黑氣瀰漫,張弘範認為是吉兆,下令進攻。元軍來勢洶洶,張世傑不敢怠慢,率領精銳水師,殊死抵抗,銀州湖內矢石蔽空,硝煙瀰漫。中午時,海水漲潮,元南路軍順流進攻,腹背受敵,宋軍愈加奮戰,雙方傷亡慘重。張弘範見勢下令奏樂,宋軍以為元軍將進午餐(聞樂進食是元軍的慣例),稍稍懈怠。此時,海水退潮,水流南洩,李恆率兵從北面順流衝擊,張弘範以主力艦隊進攻左大的柵營,戰艦用布障蒙著,將士手持盾牌埋伏在船裡,左大下令放箭,矢如雨下,全部射在布障、桅杆上。張弘範度其矢盡,下令撤下布障,伏兵四起,矢石俱發,一舉奪下左大的戰艦。接著,又一鼓作氣,連奪宋軍七艘戰艦,元軍士氣大振,諸路軍併力進擊,呼聲震天。宋軍堅持了幾個時辰,直到有一艘戰船的桅杆倒下,一個接一個的桅杆開始跟著倒下。張世傑心知事不可為,將精兵抽調至中軍,預備撤退。

日暮時分,斜風細雨,昏霧四塞,咫尺不能相辨,張世傑派人來接小皇帝。形勢紛雜,陸秀夫既怕被人出賣,又怕被俘受辱,堅決不肯登船。小皇帝的乘船很大,且與諸舟連在一起,元軍四出,殺聲潰耳,烈焰熊熊,陸秀夫忽然感到天地雖大,已無路可去,於是,他將自己的妻兒推入大海。對小皇帝趙昺說:“國事至此,陛下當為國死。德佑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說罷,揹著小皇帝,跳入茫茫深海,趙昺時年九歲。後宮諸臣,見皇帝跳海,個個心如亂麻,萬念俱灰,他們中的大部分便跟著跳入海中。宋朝兵將、自發前來助戰的義民見此情形,也都亂了方寸,戰局本來就呈敗勢,經此鉅變,瞬間便已潰不成軍,絕望計程車兵、百姓紛紛跳海,一發而不可收拾。張世傑見大勢已去,率領餘部,在昏霧中奪港潰去。

硝煙散盡,銀州湖上只剩八百餘艘殘破的戰船仍留有宋朝的痕跡,不久後,也盡被張弘範掠獲,換上元朝的旗幟。七天後,十餘萬宋人的屍體浮上海面。元軍發現其中一具屍體,幼小白皙,身著黃衣,懷帶詔書之寶,於是將寶物上獻。張弘範命人去尋屍體,竟不可得。只好以宋廣王(小皇帝舊日的封號)溺死上報元廷。宋楊太妃聞之,撫膺大慟:“我忍死間關至此者,止為趙氏一塊肉耳。今無望矣!”於是投海而死。張世傑將其葬於海濱。宋軍殘部隨張世傑順海南下,在南恩之海陵山,遭遇颶風,將士勸張世傑登岸,張世傑道:“無以為也。”他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