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琰想也沒有料到慕容朝主動請纓,竟然怔了好一會才問道:“慕容將軍,你去打仗了,朝政誰處理?”
“朝政……”慕容朝的神情頓了一下,似是此時才想起另一個攝政者是我這個“間諜”,微蹙了眉頭,又道:“陛下是否可以親政了呢?”
親政?我驚得說不出話來——至琰才十二歲啊!從前的幼帝親政,至少也要十六歲大婚了才行吧。
慕容朝想讓他親政,無非是不想讓我干政罷了。我是就這麼讓出攝政權,還是冒著被人猜疑的風險堅決反對至琰親政?
還沒等我表態,至琰便笑了:“朕還年幼,親政,只怕不行……但是,朕想學著理政了。”
下面的其他諸臣均面面相覷。他們雖然也該知道這兩個人關係非凡,但約莫也搞不懂他們兩個一唱一和是什麼意思。
我卻心知肚明。他們倆知道直接讓至琰親政,必然招致我的不滿,甚至引起郜林汗國的某些動作。但若是說至琰理政,我輔政,整治我的用意雖然不變,但遇到的阻力就會少很多。
“長公主殿下意下如何?”
我還能有什麼意下如何?只怕至琰拖著不理白戎的戰事,也是為了讓慕容朝出征,順道架空我的權力吧!
而且,我越是極力反對,越是讓朝中看我礙眼的人抓到把柄。
我捏緊手指,許久才控制住了憤怒,平靜道出一聲:“本宮也覺得這樣很好。”
“那便如此。”似乎是怕我反悔,至琰立刻開口:“頒旨!封慕容朝為定寧大將軍,率七萬軍隊急速馳援資州……”
“資州已經失陷了陛下。”我出口打斷,若是不如此,實在是難出我心頭一口惡氣:“前方軍情,瞬息萬變。您只要把軍隊交給慕容將軍就是了,若是您非要指定一個地方,說不定倒誤了軍機。”
至琰“理政”的第一次宣旨,便被我毫不留情地打斷了,還好一頓搶白,神情頓時又恢復了剛到朝堂上的那種怫鬱不樂,訥然道:“那便依皇姐所說吧……慕容將軍到了前線機宜行事……從此日起,朕親理朝政,著長公主璃鳶輔政。”
“臣謝恩。”
我料不到慕容朝現在心中作何想法,只聞他這一聲“謝恩”,實在是聲音朗朗。他就這麼有把握,真覺得與白戎的戰事易如反掌麼?
我的“謝恩”,卻更像是一種刻意的偽裝——我不想讓他們聽出我在敷衍,可愈是刻意,愈顯造作。
我一面期待慕容朝大勝擊退敵人,另一面,卻又對他和至琰聯合起來擺我一道頗為憤懣。心意糾結,除了深深呼吸之外,一時不知道該如何做了。
兩日之後,慕容朝領軍出戰,至琰祭天祈福。
我在宮城牆上,目送那如雲旌旗漸漸遠去,回首,卻見戲雪已經落了淚。
誰的緣法
回來稟報軍情計程車兵來得愈發頻繁。這並不是什麼好訊息。
雖然,軍報上只說慕容將軍與敵人惡戰,並未說清戰場究竟在什麼地方,但五天信使就能從前線回到昌興都——無論如何,都能猜出正在交鋒的地方離皇都已然不遠了。
而探馬的訊息則益發加重了每日朝堂上的緊張氣氛。大殿原本顯得高不可及的殿頂,都有了一種隨時會塌下來的搖搖欲墜感。
慕容朝出征的時候,至琰還頗為得意。想是因為獲得了我手中的權力,又太過於信任慕容朝能輕易蕩平入侵敵軍的緣故。可最近幾天,他坐在皇座之上,卻越發有惶惶之感,他在害怕吧。
只是現在,我這個輔政公主,什麼也做不了,而他作為剛剛收回大權的一國之君,卻也只能呆坐在朝堂上,聽前方回來的傳信士兵稟報一個又一個冰冷的陣亡數字。
事情到了這一步,只能依靠前方的將士用命了。一切宮廷裡的心術,都阻擋不了亡命的敵人前進。
我在珠簾後,一次次掃視那個穿著龍袍的背影。他是什麼時候變成這樣的呢?
我見過剛剛降生的他,又在郜林草原看著他長大,最後,看到他為了架空我引狼入室,讓江山淪亡生民塗炭——這是誰的錯,又是誰的罪惡?
也許他只是小看了白戎人的戰力,或者高看了大延軍隊的本事——不遵號令的諸地將領,弛於操練的軍卒士兵,二者放在一起,就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象徵。
每一日,都是壞訊息。我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也許,是時候找人求援了。
唯一可能在此時幫助大延軍隊的只會是羽瞻,可是,我一方面不知道他會不會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