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3 / 4)

小說:媒介是條魚 作者:希望之舟

故鄉。小時候家裡常訂《綠城晚報》,那時候,資訊匱乏啊,一份報紙,就是我瞭解大千世界的小小視窗。”

蘇豫慢慢聽對方說著,不時點頭贊同,過了一會兒,起身給董老師面前的茶杯裡添滿水。

董老師見蘇豫倒水,連忙用中指在桌子上敲了敲,表示感謝,然後端起水杯,輕輕抿了一口,接著說:“小時候,覺得在報社工作的,那都是大文化人,崇拜的很呢!一直到現在,我對報社工作的同志們,都有著很深的敬意,你們都是老師啊!”

蘇豫連忙說:“不敢當,不敢當,我們在您面前,那都是小字輩兒的。”

齊魯未也一個勁兒的點頭,說:“董老師,您這樣說,我們都不好意思了!”

“哈哈,你們也別太謙虛了!就說這次這個活動吧,我看就很不錯麼!”董老師拿起報紙,指著上面的活動自宣廣告,用南方口音的普通話,聲情並茂的唸到:

“幾千年來,我們用文字記錄歷史。近百年來,我們用光影見證時代。5000年華夏文明,50年風雲變幻。一張張發黃的照片,一件件背後的故事。多少瞬間凝固歷史,多少影像影響中國!”

“瞧瞧,這話說得多大氣!而且活動的名稱起的也好,‘影像河南;影響中國’,跟以往的一些攝影活動相比,它不是就河南說河南,而是試圖用咱河南發生的人和事來影響全國,思路很好。”

“我是偶然看見這個訊息的,覺得這個活動不一般。我的這張照片,要論歷史,可以說不夠老,可是我覺得,對於咱們河南來說,卻具有特別的意義。”

說著,董老師從包裡拿出一張精心收藏的照片,小心翼翼的開啟包在照片外面的絲綢。

董老師指著照片上的人物,自豪地說:“照片上的這位年輕的姑娘,是我的女兒,這是她在在上海參加‘神舟五號’飛天慶祝活動時被一家媒體拍下的,後來幾經周折,才拿回了一張。”

照片上,上海航天局局長手拿董老師女兒設計的“神五”紀念標,正高高舉起向臺下的觀眾展示,董老師的女兒則站在另一側,臉上漾著幸福的笑容。

董老師驕傲地告訴大家:“後來航天英雄楊利偉,來上海時就專門看了這張圖示,還簽上了自己的名。我以我女兒為榮啊!”

董老師的情緒,感染了辦公室所有的人,徐敏行、宋佳也站起來看他手中的照片。

照片本身並不出奇,可是這背後的故事卻讓人感到自豪。

董老師走了,留下了他的照片,流傳下他女兒的故事。蘇豫禁不住思緒萬千,就把這第一張照片的故事寫下來,告訴給廣大讀者知道。

接踵而來,有30年前二七塔附近中心城區的老照片,有49年綠城剛解放時,某個家族的全家福,也有毛主席視察燕莊的老照片。一張張照片,一個個故事,從千家萬戶走來,又流傳給千家萬戶。

伴隨著攝影大師江梅的講座,活動圓滿結束了。

這是蘇豫獨立運作的第一個專案,對蘇豫來說,具有里程碑一樣的意義。

從這個活動之後,他漸漸從幕後走向了前臺,被報社更多的人發現、瞭解、認識。

第二卷 一路上行 第四十一章 懸樑刺股(1)

轉眼,又快年末了。

十月份的時候,蘇豫終於決定考研,於是義無反顧的報了名。

報名的時候,方剛嘲笑他說,“蘇豫,你有報名的錢,還不如請我們大家吃頓飯呢,何必白仍了呢!”

蘇豫更是下了狠心,一定要好好複習,不能讓方剛把自己給瞧扁了。

說句實在話,對於蘇豫來說,既要忙工作,又要複習考研,真的是難以兼顧,不免有疲於奔命之感。有時候他也會覺得自己是何苦來哉,又不是混不下去了,有沒有一個碩士學位,對於自己目前在報社的發展來說,好像並不是十分重要。一張本科文憑,足矣!

可是,人活著,總得給自己尋找個目標,也就是說總得有點兒奔頭。

有一天下了班,方剛、徐敏行他們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徐敏行就異常羨慕地說:“蘇豫,我就喜歡你這種求上進的勁頭兒,不像方剛,整天鬆鬆垮垮的,安逸的很,滿足的很,有時候讓人恨得牙癢癢的。”

蘇豫一邊夾菜吃飯,一邊含混地說:“方剛也不錯啊,這叫知足者常樂。”

方剛正在憤憤不平,一聽蘇豫的話,立馬開心了,“哈哈,還是我哥們對我好,來,吃菜,吃菜,多吃點,晚上才有精神看書。”說著,親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