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大師是四大聖僧之中的哪一位?了空大師呢?”
“聖僧之名,愧不敢當。貧僧道信。”道信大師答道,“法王對淨念禪院有莫大的恩惠,因而了空大師不忍與法王為敵。”
秦川心道:原來佛門高僧也是可以收買的。秦川肅然合十道:“久仰道信大師乃禪宗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宗師人物。華種雖因地,從地種華生。若無人下種,華地盡無生。”
道信大師一怔,心道:當年師傅傳我衣缽之時所說的偈語,他如何知道了?此人與石之軒相貌如此相似,莫非是石之軒的兒子?不對,石之軒只有個女兒,從來沒聽說過有個兒子。
秦川又接著道:“大師提出的‘佛心第一’和‘一行三昧’之禪法大含精義,識見卓超,道前人之所未道,令在下敬佩萬分。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
道信大師所提倡的“唸佛禪”較之淨土宗的唸佛大有區別。淨土宗的唸佛是已經選定了一佛,而且在唸這一佛的時候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就是念佛憶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見佛以後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往生淨土。這就是修淨土宗的一個根本目標。四祖道信禪師的唸佛禪,則沒有規定要念哪一佛。你念釋迦佛也行,念阿彌陀佛也行,念藥師佛也行,念阿閦佛、成就佛都可以。
四祖道信的唸佛禪其根據是從哪裡來的呢?首先是《楞伽經》第一品“一切佛語心品”。所以根據《楞伽經》來確定了唸佛禪的一個理念:諸佛的心是第一位的。諸佛的心也就是眾生的心,眾生的心也就是諸佛的心。
第二個根據就是文殊師利菩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這部經主要是講“一行三昧”,三昧是什麼意思呢?三昧或者叫做定、正定、等持。等持的意思,就是要使定和慧平等地保持。因為三昧不完全是定的問題,一定還有慧作基礎,有慧做先導,那麼定和慧之間基本上要保持一種平衡的狀態。為什麼說唸佛心就是佛呢?唸佛的心就是覺悟的心,妄念就是凡夫的心。
其實就當時而言,道信大師算得上是這一代之中佛門出類拔萃的第一人,但是道信大師太著重於戒律,對門下弟子要求太過嚴格,因而弟子極少。據說他七歲出家,其師戒行不純,道信雖多次勸諫,不聽,他便私下堅守齋戒五年。儘管道信收徒極嚴,但還是被石之軒混了進來,偷學走了武藝,此乃道信的一塊心病。
道信佛法造詣雖高,但因此時門下還不興旺,名氣也不是很響,他的佛法“大含精義,識見卓超”,的確還說得過去,但“道前人之所未道”就稍有些過譽了。以秦川現在名動天下的身份,說出這番話來,道信雖是四大皆空之人,也忍不住要心中歡喜,且秦川最後四句偈語正是對道信禪法的總結,說中了道信的心中癢處,以道信的修為,心中也不免有一絲得意,原來自己多年心血結晶的禪法,連大名鼎鼎的東華法王也認真研究過,心中頓時忍不住對秦川生出好感來。
秦川心道:不管如何,先與四大聖僧討論番佛法,減輕敵意,總是錯不了的。秦川心中默默回憶天台、三論、華嚴三宗的佛法精義,正要開口與另外三大聖僧好好聊聊,忽然有人陰陽怪氣的說道:“想不到幾句阿諛之詞,便將佛門聖僧收買了。嘿嘿,也難怪,大家同是佛門一脈,自然要同流合汙了。”
秦川惱怒之下,回頭打量著身後眾人,冷冷道:“剛才是誰在說話?”
但那人說了那句話後,就此寂然無聲,誰也不知說話的是誰。秦川心道:此人暗中刻意挑撥,用心極為歹毒。他用的只怕是腹語之術,因此混在人群之中,卻也無從發現。可惜自己沒有內力,否則學蕭峰吼上一吼,破了他的邪術才好。
此人的挑撥果然起了作用。道信立即合十道:“阿彌陀佛,不知法王對趙家滅門慘案做何解釋?”眾人頓時都朝秦川望去,看他如何解釋。
秦川目光掃了身後眾人一眼,群豪和他目光接觸之時,無不戰戰兢兢,誰也不敢動上一動,發出半點聲音,唯恐惹禍在身。秦川淡淡道:“趙家滅門慘案與我無關,是有人故意栽贓於我。以我的身份,決不會敢做不敢當。各位並沒親眼所見,僅憑空揣測,一定要算到我頭上,我也沒話可說。”
“阿彌陀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之際,原不必強求分界。法王只須起了殺心,縱然並未真的殺人,那也是殺人。”一個老僧道。此僧身型高欣挺拔,額頭高廣平闊,鬚眉黑漆亮澤,臉形修長,雙目閃耀智慧的光芒,一副得道高僧,悲天憫人的慈祥臉相。
師妃暄淡淡道:“這位是天台宗的智慧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