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佚物不可損毀,能砍爛的一定不是神佚物。
公子嘉逃到了代城,邯鄲到代城將近500公里,去不去呢?
“當然要去,藤原氏在找的東西一定是神佚物,而且很有可能就是關鍵道具。”大姐大斬釘截鐵地說。
“相距千里誒,姐姐,馬車每小時的速度是20公里,不吃不喝不睡也要走25個小時。”
“大不了讓你和蘇友鵬輪流趕車……”
“如果姐姐願意讓他給你當枕頭,我沒意見。”張哲翰兩手一攤。
紫蘿一聽,打了個冷戰。
-
代城也是一座王城,歷史不比邯鄲短。
它最初曾經是代國的都城,代國是個小國,是商周兩代的諸侯國之一。
滅代國的並不是趙國,而是春秋末期的晉國,那時候趙王們的祖先還是晉國的大臣,出手滅代的正是趙國的奠基人趙襄子。
趙襄子的姐姐是代王的夫人,公元前475年,趙襄子邀請姐夫到夏屋山赴宴觀景,小舅子請喝酒,代王毫無戒備。他沒想到的是,在酒宴上,這位小舅子早已安排下了陷阱,斟酒的刺客在倒酒的時候趁機用斟酒用的銅勺刺殺了代王和隨從。趙襄子的姐姐泣而呼天,拔下發笄自殺了。代王一死,趙軍隨即興兵伐代,一舉佔領了代國,併入趙氏版圖。
故事很悲慘,卻很真實,歷史就是這樣,鮮血淋漓,成王敗寇。
代王城並不是一座小城市,東西寬兩公里,南北長三公里,城牆周長將近10公里,城垣兩道,分外城與宮城兩層。外城有九個城門,宮殿、官邸區位於西南隅高高隆起的緩坡臺地上。
三轅馬車到代城的時候已是半夜子時,被大姐大逼著趕了兩天的路,蘇友鵬徹底累趴下了,一到代城就躲進客房臥床不起。
大姐大的行徑讓張哲翰想起了中學課本里的“拿摩溫”,考慮到之前蘇友鵬對大姐大的算計,也算是一報還一報。
“你知道為什麼大家都忙著找和氏璧嗎?”去王宮的路上,紫蘿又在給弟弟出考題。
這種題目當然難不住歷史系高材生,不過必須給大姐大留出嘚瑟的餘地:“我還真不知道。”
“秦始皇的傳國玉璽就是用和氏璧刻的,也就是說,和氏璧和整個副本劇情息息相關,可能是個關鍵道具。”
“哦,原來如此。”張哲翰裝出恍然大悟的樣子。
紫蘿臉上一臉“我很聰明吧”的表情,張哲翰很配合地摟著她的細腰,低下頭“仰視”小個子大姐大。張哲翰1.78 ,大姐大再怎麼“大”也只有一米六,“仰視”只能用表情顯示。
此時的公子嘉已經在趙國貴族們的擁戴下成為代王,就住在王宮裡。
王宮的宮牆雖然沒有邯鄲王宮高,卻也有二十多米,六七層樓那麼高。宮牆上戒備森嚴,紫蘿不擔心進不去,只要腰上一緊,就一定會出現在王宮裡面。
與和氏璧有關的著名典故“懷璧其罪”、“完璧歸趙”可謂是家喻戶曉。
“懷璧其罪”講的是楚國人卞和在荊山砍柴時發現一塊玉,回去獻給國王,結果兩代楚王都說是塊石頭,卞和因此被各種迫害折騰,直到楚文王讓人開啟玉石,發現裡邊果然是塊稀世寶玉,才用卞和的名字命名為“和氏璧”。後來楚國向趙國求婚,和氏璧才到了趙國,成為趙國國寶。
“完璧歸趙”講述了趙國名相藺相如如何大智大勇從秦國奪回和氏璧的故事。和氏璧被秦始皇製作成了傳國玉璽,傳國玉璽在後唐失傳了,所以古往今來,真正的和氏璧究竟長什麼樣子,誰也說不清楚。
這一次大姐大很睿智地沒再去找國庫,這麼重要的東西,一定不會在國庫,而是在代王周圍,又或者安排了特殊的保護。
能製作成玉璽的玉肯定不向那些腦殘的史學家猜測的那樣是一塊可以隨身佩戴的玉佩,形制規模一定不會小,所以只能是擺放或藏匿在某個地方。
國王在王宮裡的什麼位置根本就不用抓舌頭拷問,有王的地方人一定最多,燈火一定最亮,雖然子時已過,代王憂心戰事,一定還沒睡,國王沒睡就一定有人伺候,只要跟著宮女朝最亮的地方走就一定能找到。
邯鄲保衛戰是代王帶著軍民打的,父親投降了他卻拼死抵抗,張哲翰對這位年輕的代王印象不錯,沒準備殺他。
就在宮女進門的一剎那,代王和宮女同時感到了一陣微風,張哲翰已經抱著紫蘿藏到了帷幔後面的角落裡,瞬移的速度只有零點幾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