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兄別來無恙?”
王獻之?這就是那天晚上和大師兄對了一掌的天極境?在濃烈的等級威壓籠罩中,張哲翰頓感頭皮發麻,救寧妮的那天晚上就是在這位王獻之的震懾下像老鼠一樣潛入建康宮。
王獻之相貌清逸俊秀,舉止超凡脫俗,只是……怎麼是個跛子?
【王獻之(344-386年),字子敬,小字官奴,琅邪臨沂人。東晉駙馬、書法家、詩人、畫家,簡文帝司馬昱的女婿,書聖王羲之第七子。得宰相謝安賞識,歷任本州主簿、秘書郎、司徒左長史、吳興太守,累遷中書令,人稱“王大令”。被餘姚公主司馬道福看中逼婚,屢辭不得,不得不與原配郗道茂離婚。為避娶餘姚公主,曾灸足心,導致落下後遺症。】
原來這王獻之是小皇帝的妹夫,木秀於林,被公主看中給摧殘了,也是個可憐之人啊。
這餘姚公主司馬道福甩了桓濟再逼婚王獻之,也真夠狠的,回頭找桓濟八卦八卦。
“怎敢勞中書令大駕,子敬一向可好?”桓秘拱手還禮道。
“聽聞穆子兄甫脫囹圄,今日又得聖寵,可喜可賀啊!”
“子敬乃書法大家,最近……”
兩人相互寒暄著,邁著方步往宮裡走,桓秘輕搖廉價白羽扇,王獻之一跛一跛,都擺足了江左名士的派頭。
穿過虎皮條石鋪砌的御道,往左一拐,沒去上朝議事的太極殿,而是去了皇帝居住的式乾殿。不在太極殿而選擇式乾殿,明顯是要凸顯“不是外人”的親近感。
式乾殿左右兩層闕,中間兩層樓,可謂是瓊樓玉宇,高廣嚴麗,軒敞疏朗。
金鑾寶座之上,端坐著年輕的皇帝司馬曜,穿著黃裡透紅的龍袍,頭戴通天冠。
他這個皇帝當得並不輕鬆,在士族門閥的輪流支配之下,司馬家的皇帝幾乎都是傀儡,但他不願意當傀儡。
十二年前的太和六年十一月,大司馬桓溫帶兵入建康宮發動政變,廢司馬奕為東海王,擁立司馬曜的父親司馬昱即皇帝位,司馬曜也就成為了皇子。此後桓溫完全掌控朝廷大政,連謝安都視其為“君” ,“政由桓氏,祭則寡人” ,皇權不振、士族專權的局面更達到極點,而桓溫的野心則是要司馬昱“禪位於己” 。司馬昱登基僅八個月便得了重病,一日連發四詔,催促桓溫入朝輔政,並遺詔“大司馬溫依周公居攝故事”,又說了句和當年劉備對諸葛亮說過的一模一樣的話:“少子可輔者輔之,如不可,君自取之。” 隨即駕崩。在晉室命懸一線的關鍵時刻,各家士族門閥聯手阻止了桓溫篡晉的陰謀,確保司馬曜順利即位,晉王朝得以延續。
桓溫帶著沒能加九錫的遺恨走了,顧命大臣謝安奉旨組建北府兵以制衡桓家的西府兵,苻堅的百萬大軍南下,年輕的司馬曜看到了火中取栗的機會,他要擺脫士族門閥的控制,做一個真正的皇帝。
“臣,中領軍桓秘,參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鏗鏘有節奏的聲音把司馬曜帶回現實,下面匍匐的桓秘是他選中的制衡桓沖和謝安的棋子,但當務之急還是朝廷的生存,只有司馬王朝活下去,朝堂的鬥爭才能繼續。
“桓愛卿平身!”
“謝陛下!”
“賜坐!”
桓秘坐下,張哲翰和舒琪站在後面,王獻之卻還站著,張哲翰這才清晰的看見小皇帝的臉色微紅,史載司馬曜嗜酒如命,看來是真的。
“桓愛卿,你身後可是遊擊將軍劉裕?”
張哲翰沒想到還有自己的戲份,忙躬身道:“遊擊將軍劉裕,常見陛下!”
“朕聞謝安說,是你救出了桓秘?”
“正是。”
“劉愛卿智勇雙全,忠心可嘉,以後宮裡的禁軍便由你統轄,望勿辜負朕的一片苦心。”
這小皇帝幾個意思?用桓秘是為了制衡桓沖和謝安,用我是為了什麼?
沒容張哲翰謝恩,司馬曜繼續說道:“桓愛卿,前方戰事緊急,朕賜你御劍,速速前往洛澗西府兵大營,統領禁軍,與桓石虔將軍共同禦敵,不得有誤!”
桓秘忙站起身來,躬身接過太監遞來的御劍,“遵旨!”
沒有人注意到,一本正經宣旨的小皇帝,微醺的眼神好像在看著桓秘,其實是盯著桓秘後面的舒琪,連舒琪自己也以為皇帝是在看桓秘,沒想到他是在看自己。
出了太極殿,和王獻之拱手告辭,桓秘低聲問道:“主公,這便如何是好,我去還是不去?”
“去。”張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