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後記(1 / 2)

小說:半神之殤 作者:唐十翼

晚上好,唐十翼

今天是番茄陪你的第 133天,努力加油碼字吧

-

133天寫了100多萬字,平均下來每天7630字,中間出差還斷更了十幾天。

本來大綱裡還有一場在寧達院子裡張哲翰暴打寧用潛的戲,看看100萬字數到了,也就懶得再寫。

第一卷收在這裡,也算留些回味。還有不少坑沒填,只好留待下一卷。

年關迫近,工作忙碌起來,還有各種應酬,第二卷只能見縫插針寫。

按初始的計劃,100萬字一卷,第一卷的題目是《九鼎》,第二卷的題目是《半神》,第三卷的題目是《天梯》。大致上是按“生存-奮鬥-昇華”的軌跡進行的。

寫這本書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名利,只是為寫而寫,把想到的東西以故事的方式抒發出來。

只要有人讀,我就會繼續寫。

-

對我而言,碼字不是負擔,而是一件有趣的事。

我是拍紀錄片的,去的地方多,讀的書多,見的人多,寫的東西也多。

長期的寫作生涯,造就了超乎常人的碼字速度,如果不是雜務纏身,日更一兩萬字對我來說是非常輕鬆的事。

但寫作的要義其實不在寫,而在想。只要想明白了,碼出來根本就不是問題。如果沒想明白,必然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小說要講故事,故事源於思想,思想才是形而上的“道”,而所謂文筆、寫作技巧,都是形而下的“器”。

“器”屬於手熟為能的東西,只要稍微努力,誰都能做到。“道”就不一定了,需要積累、靈感和天賦。

歸納起來一句話,寫小說拼的是思想,而不是文筆。

這本書的初衷是想寫科幻,但無論是起點還是番茄,編輯都把它歸類到了遊戲。

之所以說是科幻,是因為我想用科學去解讀那些不可思議的現象,包括異能、仙佛、神話和歷史。

我是一個儒生,儒生的一個重要特質就是不信鬼神,是天生的無神論者,不相信科學之外的任何事情。

愛因斯坦說,當科學發展到盡頭,發現神已經在那等了幾千年。

科學家相信神,於是我也信了。只不過我信的“神”,歸根結底還是人。

我們講的終究還是人的故事。

這本書裡沒有神,只有人,即便是“半神”也還是人。

是人就一定會有人的思想、人的感情和人的七情六慾。

如果沒有了思想、感情和七情六慾,也就沒有了故事,沒有了樂趣,就像冷冰冰的程式碼。

有人說,宇宙就是一段程式碼。

你、我、他、她、它,全都是設計好的程式碼執行的結果。

所以每個人的所作所為、前世今生,都是註定了的。

就像你現在正在手機電腦上按下一個鍵,不會出現其他的結果。

問題是,這段程式碼是誰寫出來的?

上帝?佛祖?還是安拉?

都是,又都不是。

-

相對於外星人,我更相信多維空間。

嘿,外星人,出來一個聊聊唄。

沒人答應。

高維空間和低維空間的無法交流的,就好比我們無法和螞蟻說話。

所以書中的幻界其實還不能算高維空間,而僅僅是“路上”。

所以我們說的故事其實是“路上”的故事,路的盡頭是什麼,誰也不知道。

知道的人都在上面看著我們,就像我們看忙忙碌碌的螞蟻。

人是很渺小的,沒那麼神,在大自然面前,人和螻蟻沒什麼區別。

“神仙”不是修來的,如果真的有的話,那也一定是大自然把你選出來的。

“物競天擇”這句話某種意義上是對的,關鍵就在那個“擇”字。

人與螻蟻,都在“天擇”之下競爭,生與死都是“天”的“擇”。

你相信螞蟻發呆能成仙嗎?螞蟻不能,你同樣也不能。

這就是佛祖參悟的“眾生平等”,耶穌參悟的“人生而自由”。

本質上說的,都是“你和螞蟻沒什麼區別”。

-

世界上最早的考古發現是埃爾卡斯蒂略洞穴(cave of El castillo),年齡超過 40,800 歲(約公元前 38,000 年),地點在西班牙坎塔布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