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張哲翰決定先去找高仙芝。
張哲翰變成了高適的樣子,換上沈騰留下的官服,一群人下了終南山。
那個車伕還在客棧等,王力弘跳上馬車,搶過鞭子,直接把車伕趕走,自己當起了車伕。
唐代從長安道潼關有一條專門的直道,叫潼關道,由長安東出,沿渭水、黃河通往洛陽,潼關就在這條直道的咽喉位置。
潼關道開闢於史前,在周秦漢唐等王朝在關中建都時期,它是連線長安與洛陽的軸心幹道,在全國驛路中居首要地位。
黃河、渭水的風景可不怎麼樣,丫鬟們的注意力始終都在吃上,沿途經過臨潼、渭南、華陰的時候,無不饕餮一番。一路上磨磨蹭蹭,到潼關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八點多。
潼關是關中的東大門,是首都長安的門戶,南依高山,北瀕黃河,形勢極為險要。
潼關最初的建造者是曹操,他曾帶領大軍西征,在這裡和馬超激戰。這裡地勢險要,道路狹窄,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被譽為“天下第一關”。
唐太宗李世民就曾以“襟帶壯兩京”讚歎潼關的雄渾壯魄,杜甫也曾寫下“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的詩句。
潼關其實並不僅僅是一個關隘,而是建造在關隘上的一座小城池,只不過城池的居民都是軍人而已。
雄偉的關樓,外面是防禦壕溝,裡面是軍屯駐地,代子營、寺角營等軍營有條不紊地散佈在關樓後面。軍營的後面還有驛站,也就是著名的關西驛,專門負責軍官的接待。
高適此時的官職是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幕中的掌書記,官不大卻帶著節度使的臉面,關西驛安排了兩間上房,又是酒食又是餵馬的,很給面子。
一路吃過來,肚子是飽的,驛站的吃食比翰林院還難吃,胡亂吃了幾口算是給了驛站面子,張哲翰就帶著三人出了門。
軍營和驛站之間是有柵欄隔開的,張哲翰把高適的令牌一亮就順利進了軍營。
這個軍營和一般的軍營不太一樣,因為是常備的防禦屯紮,所以士兵住的都不是營帳而是營房,高仙芝的指揮所也不是中軍大帳而是一幢兩層樓高的將軍府,只不過這個將軍府比長安的將軍府要簡陋很多。
高仙芝並不像個武將,倒更像個儒生。
他並不是漢人,而是高句麗貴族,小時候就隨父親到了安西,一直生活在行伍之中,練就了一身騎射功夫,在戰鬥中展現了一個高句麗人“習戰鬥”的一面,年僅二十餘歲,就和父親“同班”而列。此後屢立戰功,脫穎而出,被封為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
接過張哲翰呈上的八卦爐,高仙芝屏退左右,臺詞開始:“李泌大人可好?”
張哲翰伸手就把八卦爐薅了回來,這神佚物可不能讓他拿走了,嘴上跟著對臺詞:“李翰林正在終南山宗聖觀隱居,按太子的指示負責聯絡各路將軍,防備安祿山叛亂。”
高仙芝並沒有在意張哲翰搶走八卦爐,繼續說道:“潼關雖險,無奈楊國忠派了爪牙監軍,我也是束手束腳。”
張哲翰一看有劇情,趕緊接上話茬:“監軍是誰?”
“宦官邊令誠,不僅經常干擾軍事,還一再向本將軍索賄。”高仙芝一臉無奈。
“如此奸佞,既然是楊國忠的爪牙,為何不除之?”張哲翰也摸不準劇情是什麼,開始胡扯。
“楊國忠還是當朝宰相,要殺也不能公開殺。”高仙芝並沒有說不能殺或不敢殺。
“既如此,末將責無旁貸,今晚就為將軍除去此賊!將軍暗地裡配合即可。”張哲翰借坡下驢。
“甚好!本將軍將全力配合,即刻撤去監軍府所有護衛,明令不得救援。”高仙芝的臺詞說明張哲翰蒙對了。
歷史上,在潼關堅守的大將封常清和高仙芝就是被邊令誠讒言害死的,以張哲翰的好惡,這種亂臣賊子必殺。
監軍府離高仙芝的將軍府大約一公里,按以往副本的規律,這個太監邊令誠極有可能是個海晏境,四個山彌境打一個海晏境,勝算還是有的。
制定好了作戰計劃,算著高仙芝把衛兵也已經撤得差不多了,四人先到軍營各處,把能找到的易燃物如油料、木柴、火絨通通收進儲物艙,最終來到監軍府門前匯合。
監軍府只是個平房,大約200平米,木質結構,裡面亮著燈。
衛兵已全部撤走,房屋顯得孤寂而悲涼,等級威壓並不是很強。
四人先將易燃物沿牆堆放,然後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