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不公的時候,組織上對你說:‘你要正確對待’;在你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組織上對你說:‘你要顧全大局’;在你受到誣陷的時候,組織上對你說:‘你要相信組織’。”
“黎叔,你的話可謂一針見血。”秋桐說:“那麼,在群眾眼裡,這個所謂的組織是如何運作的呢?”
老黎想了想,說:“這個‘組織’究竟是怎麼運作,老百姓也看得很透。他們說:當組織部長是‘誰關心我,我就關心誰’;當紀委書記是‘誰不關心我,我就關心誰’;當宣傳部長是‘誰關心我,我就關心他的正面,誰不關心我,我就關心他的反面’;當市委書記是‘誰關心我我就讓組織部長關心他;誰不關心我,我就讓紀委書記關心他’。”
“哈哈……”大家都笑起來。
老黎接著看著我說:“官場和職場其實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細節這個問題上,混職場要注意細節,混官場,更要注意細節。”
“何謂細節?”我說。
老黎想了想:“我給你舉個例子吧,就拿最簡單的稱謂來說,裡面大有學問。”
“稱謂?這裡能有什麼學問?”我說。
秋桐笑而不語。
老黎看了看秋桐,說:“我看這個問題不需要我來回答,小秋,你是官場中呆過幾年的,你來說說看。”
“呵呵,還是前輩你說吧,我說不好。”秋桐謙虛地說。
“哎——年輕人,不該謙讓的時候就不要謙讓嘛,說說。”老黎堅持要讓秋桐說,似乎他想借此機會觀察考察一下秋桐。
“秋總,說吧。”夏季也看著秋桐,似乎他也很想聽聽秋桐的一些見解。
“秋姐,上——”夏雨說。
“呵呵,既然如此,那我就結合我的經歷說說關於官場稱謂的體會。”秋桐說。
大家都看著秋桐。
“正如剛才黎老前輩所言,在官場,稱謂雖然簡單,但是裡面確實有學問。”秋桐說:“在官場,應注意上司姓氏與職務的語音搭配,如趕上姓傅和姓戴的一把手,你稱呼他叫傅廳長戴局長,對方肯定不高興,因為外人一聽,誤以為他是副職或臨時代辦呢。那咋辦呢?略去其姓氏,直稱官銜廳長或局長則可。如某處長姓賈,最好不要隨便張口就來個賈處,以直呼處長為宜,否則難避調侃之嫌。”
我聽了,感到很新鮮,這一點,我在職場裡還真的沒遇到過,以前那些傅總裁戴董事長賈老闆之類的經常稱呼,從來沒人不高興過。
秋桐繼續說:“官場流行簡稱。一般原則,正職以姓氏加職務稱謂的第一個字,如錢局、孫處、李科、周所、吳隊、鄭總、王工、馮校等。偶爾遇到姓氏諧音難題,如範局、戴校、季院、史科等,就需要略作變通改用全稱,這樣才能繞過去。”
“那副職的稱呼有什麼道道?”我說。
“副職一般也參照執行,但問題似乎比正職的要多一些,”秋桐說:“中國官場職場歷來有許多副手,副職人數大約比正職多上個三五倍,甚至更多,例如趙本山老家鐵嶺,市政府副秘書長曾有20多位。”
“嘖嘖,上山打狼也用不了這麼多人!”夏雨插了一句。
秋桐笑笑:“一般副職官員對這個‘副’字,都是心懷牴觸的,喜歡大家把這個字免掉,在稱呼上先行扶正。所以現在的官場,大家一般稱呼副職都不會帶上‘副’字,但是,如果遇到正副職同姓的情況下,就不好區分了,還是要有所去區別的,特別是正副職同時在場的情況下。
“比如市水利局的正副局長都姓王,這時就要在副局長的稱呼上加上‘副’了,但也有聰命的部下,往往投其所好,只要正職不在場,這‘副’字在面稱中輒悄然蒸發。但偶爾大意,在大庭廣眾之中,稱呼副職竟將‘副’字省卻,坐在旁邊的正職一聽,怒火中燒:我剛出去開兩天會,你們就想搶班奪權啊!”
“嘎嘎——”夏雨大笑起來:“好玩——”
老黎微笑著看著秋桐,不說話。
我聽得津津有味,點點頭。
夏季則聚精會神地看著秋桐。
秋桐繼續說:“之所以現在大家都不願意稱呼副職的時候帶上‘副’字,還有一個原因,‘副’與父親的‘父’、婦女的‘婦女’同音,有時候不免產生一些意料不到的諧音後果。譬如某局有5位副局長,按年齡資歷為序,分別姓祖、薄、舒、紀、嶽,局辦2位副主任分別姓嚴和辜。負責收發保管檔案工作的科員,每天起碼得到5位副局長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