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帝國給的命令很嚴,下面貫徹的也很好,總的來說各方面的協調都不錯。而且城裡的糧食也很足。雖然對方的人數有自己的一倍還多,但是特里芬並不擔心,畢竟阿吉爾城的建築就擺在這裡呢,在這裡有必要介紹一下阿吉爾城。
因為南部地區相當的不太平,所以帝國在這邊建城非常的賣力。阿吉爾城坐北朝南,西側一千米之外便是無邊無際的沼澤區,碰到陰雨連綿的時候有時候甚至會有沼澤裡的鱷魚爬到西門附近,從這邊列陣攻城幾乎是不可能的,一旦城門大開,裡面騎兵衝出,那進攻方真是逃都沒地方逃。而東邊比西邊更是讓人頭疼,那是一個深達五百多米的峭壁,別說看了,想下都知道不可能,設計者更是秉著一磚拍死的精神,在東側的峭壁兩側修了兵營,徹底斷絕的從這裡進攻的希望。
城的南側本來是平坦的地方,但是兩百米外便是一個巨大的斜坡,但是建築師為了方便與南部的通商,將這兩百多米鏟斜,與原來斜坡一起,活活擴充套件了一條一千多米三十多度的斜坡。這樣下來,即使城門被攻破,騎兵面對這麼遠的距離也很難發揮應有的衝鋒。
城牆上還駕著八十架超大型的投石車,而且這些投石車是以半固定的方式鉚合在阿吉爾城的南部城牆上。意思是,這些投石車根本不能搬運,因此這些投石車比平時部隊中那種搬運的投石車大了三倍不止。部隊中不能調整角度的投石車一次最大投石只有150斤,而調整角度的只有十斤,投石的距離則一般只有一百米到三百米之間。而這裡的投石車則是直接裝的石框,裡面能放十多塊石頭,而這些石頭的平均重量是120斤。
這還只是次要的,作為一位善於謀劃的將軍。這些沒有生命力的機械從來不是特里芬將軍所倚重的,器械,不過是延伸人類的工具而已,真正起作用的還是軍隊。特里芬之所以不擔心,就是因為對方的軍隊的數量。
對於大多數將軍來說,兵多了並非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
戰爭確實是門技術活,兵越多越好恐怕只存在鄉間田埂裡喜歡YY的少年吧,稍微有點常識的帝國學院的少年都明白一個道理:兵絕對不是越多越好。整個大陸能夠拍著胸脯說帶十萬兵的將軍絕對不會超過一個手掌上指頭的數量。問為什麼,給你舉個簡單的列子你就知道了:
戰爭說白了便是兩個軍事集團的互毆。
那麼,兩個人互相打的話很簡單,只需要拿著板磚互拍就好了,誰耐打誰贏,又或者其中一個剛好學了搏擊,那肯定搏擊的那個贏。
如果你有兩個人呢,而對方還是隻有一個人,那你贏的機率就大很多了,兩個打一個,只要三個人實力差不多,而且你也沒覺的有什麼可恥的,那最後贏的一定是你了。
若是你有三個人,對方還是隻有一個人的時候,此時你都不需要動手,在旁邊指揮就好,順便加加油,臨了上去補兩腳就好。
可是若是你有一千人,而對方只有一個人的時候,結果會是怎麼樣呢。那肯定不用打了,對方見了你這麼多人早就跑的不見蹤影了。
可是,當你有一千人對方也有一千人的時候,你有把握贏嗎?你可以把一千人分成幾隊,但對手卻可以集中所有的人對你逐個擊破,你能保證自己獲得勝利嗎?就是兩個千人隊不分隊,光是步兵方陣便可以列出十幾個之多,你有把握一定贏得了對方嗎?
你或許覺的腦袋有點大了,不過這也只是剛剛開始,現在你有十萬軍隊,對方也有十萬軍隊,你該怎麼去打?這個時候,不說你去佈置十萬人進攻了,單單只是說這十萬人本身,他們會老老實實的聽你指揮嗎?
你要明白,這十萬的人都是活生生的人,有著自己的思維和不同的性格,有的溫和,有的陰鬱,有的暴躁,而且他們各部落甚至方言不同,生活習慣不同,你的命令他們不一定願意聽,聽了也不一定願意去執行。再考慮到他們智勝和理解能力的不同,你會更加的頭疼。當然,頭疼的還在後面,我們接著把這十萬人放在戰場,現在你不知道你的敵人在哪裡,他們可能隱藏起來,可能分兵幾路,也可能埋伏在哪裡。而你則要考慮著運用這十萬的軍隊去擊敗他們。
此外,你還要考慮這十萬人的吃飯問題,住宿問題,糧食從哪裡來,能夠支撐多少天。還有軍隊行進時的速度,地形,下雨還是不下雨,河水會不會漲,山路會不會塞,士兵經過長時間的行軍,士氣會不會低落,會不會造反,你的下級會不會譁變。
還有你士兵的裝備問題,不同的兵種之間的配合問題,士兵的訓練水平,敵人的裝備,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