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欲動。
奈何,自從商鞅變法以來,秦國威勢已成,根基厚實如山,巋然不動,無可撼動,天下諸侯雖然恨不得秦國分崩離析,可也只能望洋興嘆、無可奈何。
但是,依舊出現了種種不祥之事。
秦國在長平之地坑殺趙國精銳四十萬,屠刀果決,卻是讓天下諸侯頓感“兔死狐悲、唇亡齒寒”。
最為弱小的韓國立馬派出說客遊說秦國國相范雎。
以“趙亡則秦王王矣,武安君為三公。武安君所為秦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南定鄢、郢、漢中,北禽趙括之軍,雖周、召、呂望之功不益於此矣。
今趙亡,秦王王,則武安君必為三公,君能為之下乎?
雖無慾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嘗攻韓,圍邢丘,困上黨,上黨之民皆反為趙,天下不樂為秦民之日久矣。
今亡趙,北地入燕,東地入齊,南地入韓、魏,則君之所得民亡幾何人。故不如因而割之,無以為武安君功也”之辭說動國相范雎。
國相范雎唯恐武安君白起戰功顯赫而危及自己的地位,於是立馬進宮覲見秦昭王,言道:“秦兵勞,請許韓、趙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
王聽之,割韓垣雍、趙六城以和。正月,皆罷兵。
於是,使得想要乘勝追擊、擴大戰果的白起大為不滿,與國相有了嫌隙。
待得後來,昭王又要再度興兵伐趙,白起有病,拒不受命,昭王無奈,另選大將攻伐邯鄲,結果大敗而回。
國相范雎為此親自拜見白起,意圖說服白起重新執掌秦國兵馬,白起心中有怨,再加上身體有疾,於是還是不願起用。
為此,昭王大怒,幾度貶謫之後,將其賜死。
武安君引劍將自剄,曰:“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
良久,曰:“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
遂自殺。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
至此,戰國四將之一的白起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於國內政治鬥爭中。
秦昭襄王四十年,因悼太子死在了魏國,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安國君繼立為太子,號安國君。
秦昭襄王死,孝文王即位,當時孝文王已經五十三歲,垂垂老矣,結果登基三天,就猝然而亡。
太子子楚(異人)即位,是為莊襄王。
當時,安國君有子二十多個,子楚只是默默無聞的一個。
呂不韋覺得奇貨可居,親赴秦國,獻上珍寶,取悅於安國君寵妃華陽夫人,為子楚取得了王位繼承權,隨後返回邯鄲,終日與子楚飲酒作樂,廣泛結交天下豪傑,專等秦國王位輪到子楚來坐,好一展宏圖。
此時,他還將自己相好的一位能歌善舞的美貌姑娘讓與子楚同居,史稱“趙姬”。
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趙姬生下一子,就是趙政。
因於正月出生,故起名為正,一作政。趙姬生子以後,子楚把她立為夫人。
秦昭王五十六年,昭王死,太子安國君繼位,是為秦孝文王。華陽夫人為王后,子楚為太子。
趙國把趙姬母子送歸秦國。9歲的趙政在生地邯鄲度過了童年,來到秦國。
呂不韋因為輔佐之功,位居丞相,執掌秦國國政。
秦莊襄王碌碌無為,登基三年而卒,趙正登基,成為秦國新任國君。
但是,年紀幼小,國政由太后把持,委政於丞相呂不韋。
趙正乃是嬴姓,趙氏,因此也叫嬴政。
十三歲登基,二十二歲舉行了成*人禮加冕儀式,開始了“親政”。
除掉權臣呂不韋、太后寵臣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定都咸陽。
至此,東周以來天下的諸侯割據的時局終於結束,天下再度大一統,秦國之威即便是蠻夷也略有所聞,忌憚不已。
春秋戰國,各國諸侯都被稱為“君”或“王”。
戰國後期,秦國與齊國曾一度稱“帝”,不過這一稱號在當時並不同行。
已經一統天下的秦王政,以為過去的這些稱號都不足以顯示自己的尊崇,“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
他下令左右大臣們議稱號。
經過一番商議,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人認為,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