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便爆發了大規模的紅蓮教眾起義,起義軍勢如破竹,輕易攻下了距離上京只有百十里路的南陽城,兵鋒直指上京。
一時間天下震動。這時守衛上京城的軍隊只有不到一萬人。
周國上下全都麻爪了。葉元修知道此事之後,把自己關在帳篷裡,一天一夜不吃不喝,連夜率領所有的禁衛軍返回上京。
留下樂炎帶領十萬人馬對抗蕭少珏和陸文廷的近二十萬軍隊。
以多打少,這麼好的機會不利用就是傻子,蕭少珏和陸文廷當即率領大軍揮軍西進。葉元修命令樂炎無論如何拖住齊國的大軍,樂炎卻判斷出,若是和齊國大軍死磕,他這十萬人馬都得交代在這兒,到時候周國將有滅國之禍。唯有捨棄領土,保住軍隊,將來才有翻盤的機會。
誰都沒想到,他竟然違背葉元修的命令,帶著軍隊且戰且走,總算保住了大軍的主力,也將恆州和燕州的大片領土拱手讓給了齊國。
最後樂炎率軍退回到函谷關內。
函谷關地形特殊,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雖然在追擊過程中,齊國仗著人多,佔了不少便宜,可他們深入周國境內,師老兵疲,加上後勤供給不足,也已是強弩之末了。
蕭少珏和陸文廷等人一商量,決定見好就收,派臧元凱為使臣,赴周國談判,齊國的談判條件很簡單:割讓恆州、燕州給齊國,賠償白銀五百萬兩。
經過幾輪艱苦的談判,周帝葉元修全盤答應了齊國的條件,按照約定,齊國大軍陸續從周國退出。
蕭少珏將新得的兩州合二為一,改名為涼州,設立涼州衛,駐紮五萬重兵,任命陸文廷為涼州總督兼涼州衛指揮使。
這片廣袤的土地,唯有陸文廷有能力守得住。
彼時,已是隔年的三月,距離蕭少珏離開京師已足有小半年的時間。
蕭少珏歸心似箭,當即揮師返京,只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從燕州趕到了京師,跟隨著皇帝出征的大臣們一個個累得像條狗似的,全都叫苦不迭,戰事已經勝了,國內也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皇帝這麼著急忙慌地往回走,到底是為了啥?
部院大臣、皇室宗室們擺出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