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很漂亮,但是身上都有一種溫婉嫻雅的氣質,令人一見之下就生出些許尊敬來。
皇后介紹道:“這第一位是我大齊的梁夫人,梁夫人的先生便是我大齊鼎鼎大名的大儒梁怡讓。梁夫人與梁先生師出同門,其才學就連梁怡讓先生也讚不絕口。所以咱們請了梁夫人做這個評判,大家當無異議吧?”
梁怡讓大名鼎鼎,不但在大齊聲名顯赫,就是在大周也有極多的粉絲,這梁夫人也是極為有名的才女,他們的品德天下人所共仰。況且到了他們那個身份,是不會也不屑於在這種場合昧著良心偏幫本國人的。
眾人自然不會對這個裁判人選有什麼異議。
第二個裁判人選,則是周國人,姓段,人們叫她段女先生。她父親也是周國的大儒,她卻終身未嫁,曾經做過周太子的老師,周太子對她的才學推崇備至,因此此女雖未入仕,但是在周國享有極高的聲譽,她做評委,也沒有能提出什麼不同的看法。
第三個裁判,則來自於大梁,人們尊稱她為趙女先生,在大梁也是極為出名的才女,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這樣這三個評委大齊和大周各佔一個,另一個來自沒有利益關係的第三國大梁,況且三人都是名滿天下的才女,所以這關於評委的安排兩國閨秀都覺得還算公允。
皇后挨個介紹了三位評委,閨秀們一一行禮之後,皇后道:“那麼就請梁夫人給大家說一下今天的規則吧。”
梁夫人緩緩道:“今日的比賽還是如往年一般,按照琴、棋、書、畫、詩、數、舞設七擂,由兩國輪流推選一名閨秀作為擂主,若另一方能夠攻擂成功,則擂主易位,最後守擂成功的一名閨秀,咱們會授予她魁主的稱號。”
這都是老規矩了,自然沒有人會反對。到時候看哪國的魁主多,便是哪一國勝了。
錢皇后又問了一下在座的各位貴客,見他們也沒有異議,就點頭道:“既然大家都沒有異議,那麼就立刻開始吧。”
梁夫人道:“請三公主先下場。”大齊是東道主,自然該是東道主先出場,而三公主是齊國公主,閨秀中地位最高的人,順理成章也該她第一個出場。
三公主就站起身來,本來以她的性子,並不太過看中這些虛名,就算是才藝表演得不好,被人家攻擂成功,大齊還有那麼多才女在呢,只要最後擂主是大齊的人便沒什麼。
可是今天前來觀禮的人偏偏就有她的心上人蔣信鴻。這讓她難免起了好勝之心,要在心上人面前好好表現一番。
她回頭看了一眼陸清嵐,見好友目光中滿是鼓勵,她心中不由安定了不少。為了這次的琵琶表演,陸清嵐也算是煞費苦心,想了許多法子。
其實有件事三公主不清楚,歷來百花宴上有個不成文的規定,“琴、棋、書、畫、詩、數、舞”七藝之中,一般會有兩藝的魁主是內定給兩國的皇室公主的,這樣既可以照顧了兩國皇室的面子,又因為一家拿了一個魁主,不會影響比賽的公平,所以算是一種“潛規則”吧。
但是有一個前提,就是公主們展示的才藝不能差得太離譜,舉個例子若是某公主作出類似陸清嵐上回的那種歪詩,而評委們又把“詩”這一門的魁主給了這位公主,那就有點兒說不過去了。
三公主擺擺手,她的貼身大宮女婉青雙手捧著一架古琴走上前來。在場的四十多名閨秀,能坐在今天這個場合,可以說每一個都是身懷絕技的。有不少人都是擅長琴技的,所以一看到這架古琴,登時有不少人驚撥出聲。
“焦尾!”
“焦尾古琴!”
五皇子酷愛音律,蔣信鴻也精於此道,一瞬間兩人也全都坐直了身子。五皇子表情有幾分激動,“莫不是真的焦尾?”
陸清嵐唇角微微勾起一個弧度,尚未開始彈琴便震撼全場,她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這焦尾古琴可是大名鼎鼎,又被稱之位“燒槽琵琶”,相傳是東漢鼎鼎大名的音樂大師蔡邕親手製作的一張古琴,當年蔡邕亡命江海、遠跡吳會時,曾於烈火中搶救出一段尚未燒完、聲音異常的梧桐木。他依據此木的長短、形狀,製成一張七絃琴,果然聲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為“焦尾”。“焦尾”就此以它悅耳的音色和特有的製法聞名四海。
不過這張古琴早已失傳近千年之久,又哪裡能尋得到真正的焦尾。前世蕭少玹登基之後,窮奢極欲,命各地向他進獻異寶,京師的一位商人獻上了一架高仿品“焦尾”,幾可以以假亂真,那琴雖不是真正的焦尾古琴,但是也是琴中上品,蕭少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