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部分(1 / 4)

徐襄笑著道:“娘白擔心了,兒子是回家,哪有不習慣的?”

鄭氏笑笑,拍拍徐襄的手道:“你小時候有個擇床的毛病,從你那屋子裡來我這裡睡一晚,都要折騰到半夜去……如今看著,這毛病倒是好了,我兒是長大了。”

徐襄又好笑,又有些淡淡的溫暖,“那是有母親可以依靠,如今兒子離家在外,要做事做人,哪裡還有心思計較這些去?別說回家,就是去年出關,還不是走到哪裡住到哪裡,什麼驛站、客棧、金人的毛氈帳篷都住過,您看看,兒子如今不也好好的?”

說到這裡,徐襄勾著唇角露出一抹溫柔的笑來,道:“兒子自己一路走到奴兒干,真是吃了不少苦。後來,夏娘同樣奉命出使,與兒子遇到一處,兒子才有了照應,每日都有她將諸般瑣碎事務都打理的清爽利落,兒子只管著操心公務,倒是吃得好睡得好。本來兒子自己打熬的瘦了幾斤,與她一路走下來,等回到京裡,反而胖了兩斤。”

江夏出京與他走在一處的事情,在京裡,徐襄也沒跟人談及過,今日之所以對鄭氏說起來,也不過是想著跟鄭氏表白表白夏孃的好,化解化解母親和夏娘之間的齟齬、誤解。

可惜了,徐襄雖然智慧,卻對女人所知太少,他千不該萬不該,不該當著一個女人誇獎另一個女人,哪怕這個女人是親孃。他這番話非但沒有起到化解之效,反而替江夏埋了一份隱禍。

鄭氏聽得微微一笑,只道:“江氏是個能幹的。”

不能幹,也不能把自家兒子的心籠絡的這般瓷實!

徐襄笑笑,又道:“她這一回也跟著回來了,只怕冒然登門,惹得母親不高興,就在臨清下了船。您既然不跟她計較了,就讓她家來給您見禮。”

鄭氏聽了,只是含笑不語。等到徐襄催問她,她才可有可無地點了點頭,算是應下。

母子倆說了幾句話,徐宏吳氏帶著一雙兒女過來給鄭氏請安。

行了禮,問了安,吳氏就笑著向徐襄道謝:“讓叔叔破費了!”

徐襄笑著擺擺手:“自家兄弟,大嫂不必客氣。”

說著話,徐襄抬手摸了摸衝哥兒的禿腦門,詢問道:“穎姐兒八歲了,衝哥兒也有四歲了,可曾啟蒙?”

徐宏在旁邊接道:“穎姐兒由你嫂子教著識了些字,衝哥兒還小,又半點兒閒不住,還未曾啟蒙。”

徐襄應了一聲,道:“穎姐兒雖說不能科考出仕,卻也要請個先生教導著才好,咱們家的姑娘,以後總要尋詩書人家,若是才學上不足,在婆家難免受委屈。”

這話說得誠摯,徐宏和吳氏都頗為動容,他們從來覺得在徐家不受待見,特別是徐襄高中之後,仕途一路平順,眼看著入閣拜相已是板上釘釘之事,他們就覺得自己更是低人一等。

如今徐襄關切地詢問子孩子們的啟蒙事,言語中肯,他們才覺得一抹關切的暖意。

夫妻倆連連點著頭,互相看看,還是徐宏道:“二弟說的有理,只是咱們這裡是小地方,小子上學還有學堂、縣學、府學,女孩兒家想要讀書上學卻不容易,合適的先生怕是不好找哇!”

徐襄生於斯長於斯,自然也瞭解徐宏所說非虛,他點了點頭,略一沉吟道:“這事兒先擱著,我再琢磨琢磨,看有沒有合適的人選,一定要給穎姐兒找個好先生才行!”

“有二弟操心,那自然是最好不過的!”徐宏和吳氏齊聲答應著,又叫穎姐兒過來給二叔道謝。

徐襄見不得這個,揮揮手止住要行禮的穎姐兒,看著眼前的小丫頭,他隨意提了幾個淺顯的問題。

因為家裡有囡囡和小妹,徐襄對如何對待小姑娘還是有些心得的,也瞭解一些小女孩子學習的狀況。一問之下難免有些失望,他問了三個問題,一個比一個淺顯容易,穎姐兒竟連一個都沒回答出來。不說比七歲的囡囡不如,就是剛六歲的小妹,也比她回答的好得多。

由此,徐襄更覺得,給穎姐兒找先生是必做之事。

☆、663。第663章 救救你表妹哇

徐宏和吳氏說了一會兒話,就帶著孩子告辭了。

徐襄陪著鄭氏用了早飯,飯碗還沒擱下呢,門子上就報了進來,徐襄曾經的幾位同窗已經到了門口。

一旦回家的訊息傳開去,這些應酬都是不可避免的,徐襄早有心理準備。聞得通報也不意外,只向鄭氏招呼一聲,辭出來,往前頭應酬客人去了。

這一去,就是溜溜兒一上午。

同窗們也還罷了,終究沒多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