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太醫描述情況。
幾位太醫很快檢視完畢,互相看了看,旬太醫開口向成慶帝稟告道:“微臣用針封住貴妃娘娘的血脈,可暫時止住出血。”
成慶帝二話不說,立刻準了。
眼看著旬太醫進去施針,成慶帝的目光轉回來,落在王太醫身上:“老愛卿,情況究竟如何,跟朕說句實話!”
王太醫滿臉憂色,深深拱手一揖,道:“回稟皇上,貴妃娘娘的身子傷了元氣,又懷了身孕,元氣未固,又辛苦養育胎兒,體質每況愈下,如今,已經是到了娘娘身子負擔的極致,這才出現了早產……”
王太醫說到這裡,抬眼看了看成慶帝,接著道:“若是有大還丹,或類似靈藥,則娘娘和小皇子皆有救。否則……”
王太醫終究沒有把話說明白,但‘否則’後邊,省去的話,他不說,在場的人也都明白,包括成慶帝!
成慶帝的身子晃了晃,福寧連忙搶上一步扶住,成慶帝吸了一口氣,站穩了,揮退了福寧,穩了穩神,道:“前些日子,江愛卿剛剛派人送了數支百年人參、靈芝回來,鎮南王府也貢了不少珍貴藥材來,難道,就沒有藥能夠搭救貴妃和我的孩兒?”
自從景貴妃懷相出現異樣,成慶帝也沒少在後宮耕耘,可力氣沒少花,雨露沒少撒,就是沒有收穫,至今,那麼多嬪妃竟無一人傳出喜訊。
這般情況下,景貴妃肚子裡的孩子,就成了成慶帝唯一的血脈子嗣,由不得他不萬分緊張!
☆、592。第592章 母子平安
從傍晚,折騰到夜半時分,景貴妃的出血症狀是有所緩解了,但人卻如熬盡了油的燈盞,眼看著氣息一點點微弱下去……
成慶帝在外殿中來來回回地轉著圈子,臉色鐵青,卻好在,還記得江夏曾經的勸告,沒有再遷怒於哪個。但那些太醫、穩婆,以及景仁宮裡伺候的太監宮人們,卻沒有哪個真的不怕的,只使出渾身解數來,想盡法子,來挽救貴妃娘娘和小皇子的性命。
終於,王太醫壯著膽到成慶帝面前,進言道:“陛下,娘娘怕是熬不過去了……如今,胎兒脈象尚存,臣聽聞江太醫言說,婦人生產不下,一屍兩命之際,可剖腹取子……”
成慶帝一下子停住腳步,轉眼狠狠地盯著王太醫,一字一頓道:“江太醫確有此言?”
王太醫噗通一聲跪倒在地,一頭觸地道:“關係重大,微臣不敢胡言!”
成慶帝揹負雙手,轉過身去,背對著眾人,默然不語。王太醫跪在地上,也不敢起身,只看見成慶帝的手握緊了,又鬆開,又握緊……
掙扎許久,成慶帝的手再次緊緊握住,就要轉身之際,猛地聽到景仁宮外有人一路急急地報進來:“稟皇上,理藩院柔遠司郎中徐襄回京,進宮面聖復旨!”
“徐襄?”成慶帝微微眯了眼睛,盯著報訊之人,冷冷道,“他還回來?帶下……”
王太醫卻在這時猛地打斷成慶帝的話,高聲道:“陛下,徐大人是從關外歸來,極有可能見到過江太醫,陛下何不令人傳進來問一問?”
成慶帝心頭一動,也立刻允准了。
片刻之後,徐襄身著官服,一臉憔悴,滿身行塵地走了進來,進殿即跪伏在地,叩頭面聖,口稱:“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成慶帝並沒叫起,徐襄也不起身,只恭恭敬敬行完大禮,然後將身側的一隻匣子雙手托起,平靜道:“陛下,微臣之所以延遲歸京,乃是因路途中遇到了屯河衛所指揮使侵佔了雙城衛,遭遇戰時,耽擱了行程。不過,也恰好因為耽擱了,微臣才能與遠赴極北之地採藥的江太醫相遇,然後,江太醫又一路奔波碾轉十數個衛所,走遍努兒乾和海西的高山密林,終於得到所求之藥,並炮製出丸藥兩枚,讓微臣給萬歲送回來。”
“江愛卿炮製的丸藥?是什麼?”成慶帝按捺不住激動之情,也不等太監中傳,親自上前,從徐襄手中接了匣子,開啟來,就看見匣子裡放著兩隻細瓷小扣盒,他片刻不等,就將其中一隻盒子拿出來,遞給王太醫甄別。
王太醫把扣盒開啟,立刻露出滿臉的驚喜之色,卻聽徐襄不疾不徐道:“回皇上,江太醫對微臣說,此丸藥名喚大還丹,得來著實不易,這小一年只得了兩枚,還望皇上妥善使用,最好留一丸,以備不時之需!”
王太醫也連連點頭確認:“皇上,確實是大還丹!”
成慶帝立刻詢問:“王老愛卿,有了此藥,娘娘和皇子可否能保全?”
王老太醫連連點頭道:“老臣有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