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她就沒有過片刻安寧,一顆心時而懸在嗓下,時而沉入谷底,生怕傳信一事被崔莞公之於眾。
即便歇在客店中,她也是戰戰兢兢,但凡一點聲響,立即如驚弓之鳥,膽顫心驚。
直至天色大亮,前去打探訊息的侍婢來稟,說是秦四郎君仍是登了那艘朱漆大舸,吳汐也就顧不得害怕,匆匆跟上了船,又備妥禮,悄悄來尋崔莞。
“不擾小郎觀景,阿汐先行告退。”許是解去了心結,吳汐的臉色好看了許多,她勾起一絲淺笑,行禮離去。
這番舉止,對於崔莞來說,已經是十分的尊重了。畢竟在外人眼中,她不過是依附秦四郎的庶民,而吳氏雖不顯赫,卻也是名副其實的世家。
直到吳汐的身影消失在過道拐角,崔莞才收回目光,淡淡看著份量頗為壓手的木匣,抬手一勾,解去扣在木匣上的銅片,開啟後,一片華光四射而出。
木匣中裝有大半匣金銀珠寶,從銀裸子到金葉子,從珠花上拆下的瑩潤珠子到多彩的寶石,一眼掃去,林林總總,莫約有十數件。
換做尋常人,只怕早已抱著木匣垂涎不已,可對於上一世在膏粱錦繡中焚身而逝的崔莞而言,這些事物,只能勉強入眼。不過,她還是合起木匣,慎重的收入袖中。
畢竟齊郡離臨淄不遠了,若無意外,她將會留在臨淄很長一段時間,到了那時,衣食住行均是一筆很大的花銷,她不願再依靠秦四郎照拂。
尤其是今日隱隱察覺到他的心思後,就更加不能了。
身懷重金,崔莞也沒有了方才的心平氣和,她乾脆轉身返回艙房。
合緊門窗,又細細檢視了一遍,崔莞才放下心,取出袖中木匣,又把擱置在矮櫃中的包袱拎出,連著木匣一同小心的放在榻上。
她開啟裹得嚴嚴實實的包袱,裡面除了衣袍瑣碎外,便是一本本線裝簡書,從大到小,從新到舊,從薄到厚,各式各樣,便是連封面的顏色均不同。
這就是她在渭南碼頭附近逛了一圈的收穫,並非是和樓管事所說的果腹炊餅,而是六、七本書冊。
大晉朝儒風盛行,即便錢財不足供不起讀書郎的庶民百姓,也為家中能有一卷藏書而倍感自豪,當然,若是哪一日生計維持不住,將書取來出售,亦是一筆不菲的財富。
崔莞便是恰好遇上了一戶家境尚可卻急需銀錢的人家,在門前擺著二三十本藏書售賣,她從中挑選出的這七本,就足足花去了二十片金葉子。
如此一來,當初秦四郎給予錢物霎時便去了一小半。
不過,她並未心疼。
崔莞慢慢拾起一本略微殘破的書冊,也不知傳世多久,土黃色的封頁已有些泛白,但仍能清晰看出上面工整的寫著“六韜”二字。
《六韜》《尚書》《左傳》……這些,都是目前她最需要習讀的啊,而且這七本書中,甚至還有半本殘頁的《素書》!
要是可以將這七本書冊通讀熟意,銘記於心,即便在稷下學宮內無法一鳴驚人,卻也足夠引起那人的注意了罷?到時候,若能借此順利拜入那人門下,那麼,她就有了初步安身立命的資本。
想著,崔莞心中抑制不住激盪,看向那幾本書冊的目光也漸漸變得堅定起來。
☆、第一百二十章 初雪紛飛臨齊郡(下)
此後將近兩個月的行途中,崔莞幾乎閉門不出,沉心靜氣,細細習讀,唯有碰上再三思索仍不解之處,方踏出門,尋秦四郎虛心求教。
秦四郎雖詫異崔莞怎會突然如此篤學不倦,卻也仔細為她解惑,甚至差樓管事送去他隨身攜帶的藏書。
不過,卻被崔莞婉拒了。
她的時間不多,廣涉其中倒不如專精其一。
這些時日,崔莞翻看最多的,是那半本《素書》。
上一世,她雖不曾,也無資格靠近稷下學宮,然而正是這一次開講,早已棄紅塵,隱山野的那人卻兀自出現在學宮中,出現在世人眼前,並對一世家子發出了問難。
一時間,天下譁然,並使得原本那位出身薄微,不見經傳的世家子一躍,跨入了聲名遠揚的名士之流。
當時,雲瑤故去,崔莞剛自百花賽中脫穎而出,成為春風樓名噪一時的花魁,從那一個個自命不凡的世家公子的長嗟短嘆中,便是她不入心,也將此事記了個十之**。
據說,那名一步登天的世家子,靠的便是那冊黃石公所著的《素書》。
想到此處,崔莞不由垂眸看了一眼手中陳舊殘破,彷彿稍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