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3 / 4)

要是遇上旱災洪澇顆粒無收,整個城的百姓都倒黴。陸柒對蒙師爺說的話十分重視,但她出城的時候,走在田壟小道間,田間還是綠油油的一片,水稻長勢十分喜人,輕風吹過,連酷暑之意彷彿也消散幾分。

陸柒對農業方面並沒有太多的瞭解,見狀她面帶疑惑地看向蒙師爺,後者連忙解釋:“這連日以來都未曾下雨,灌溉這些田的溪水斷了流,所以附近的種田的人便一擔擔地挑水來灌溉到田裡。卑職又跟過去瞧了,她們挑水的地方也快乾涸了。”

這麼多水稻,缺的水也不止一丁半點,總不能教百姓日日這麼條。而且城中百姓平日也要用水,這要是幾處水源都乾涸了,那百姓平時用什麼?可要是水稻都渴死了,等秋收過後,這泉州城哪裡來的那麼多存糧。

陸柒又問董師爺:“那官府的糧倉能夠撐多長時間?”凡是碰上比較嚴重的災害,官府都得開倉放糧撐一段時間,要是再嚴重些的,作為百姓的父母官還得遞摺子到上頭求撥救濟。

政績好看能夠有助她升遷快,但百姓遭了災還要偽造風調雨順大豐收的政績,要是風調雨順了,那就不能遞摺子上去請求開倉放糧,陸柒的人生目標不是不擇手段往上爬,為一己私利坑害百姓的事情她幹不出來。

蒙師爺面色略有為難:“大人,前幾年泉州城的收成也不大好,這官府的糧倉儲備也不多,最多撐五千個人吃一天的飯。”

陸柒皺起眉來:“這麼少?”

泉州城人丁不算多,但城中也有兩千戶往上,按照一家五口人來算,也有萬餘人,城中的糧店可以撐一陣子,這些百姓少數種的糧食少自給自足的也可以撐一些,大部分人名下的田地都在城郊,才五千個人一天的口糧,哪裡經受得起哪怕是大一點的旱災。

蒙師爺面露難色:“要是煮成稀飯的話,應該能夠讓城中百姓都能吃上一日。”她這還是保守的估計,師爺做出的政績基本都是在任知州,要是政績再大些,那就歸上一任的知府。有董師爺在,在泉州城的幾任知州就沒有哪個是真的為百姓做了什麼實事的。

這官府面上好看,但好東西都進了董師爺的荷包裡,近兩年收的官糧都被董成在她在任的時候勾結了商人賣了出去,變成白花花的銀子到了董成手裡。

泉州史上倒是有幾年是豐收的,但那都是好幾年的陳糧,擱在現在能不能吃還一定。

“那公帳呢?”糧食沒了都不是太大的問題,只要官府有足夠的錢。

蒙師爺臉色就更難看了:“官庫實在是不夠豐盈,便是全部用這些錢財來屯糧食那也是不夠救災的。”

城中富戶自然是用不著救濟,但除了那些不用靠官府的家境殷實的人家,按照往年官府救濟的人來看,城中萬餘人,至少有一千人要靠官府從冬天撐到來年。這全部煮成稀粥,那也只夠撐上十來天。官府也不能拖欠那些大大小小官員和衙役的月俸。

陸柒吐了口氣:“抄了董家的那些銀子呢?”

蒙師爺瞧她臉色,小心翼翼道:“董家的那些銀子一半填了以往的窟窿,三分留作運轉,還有兩分入了京城來的欽差和那位巡撫大人的腰包。”

董成貪墨的銀子確實是筆大數額,但以前的知州府外表光鮮,裡頭的賬也是累累,那麼大筆銀子,基本上都拿來添了那個大窟窿。

現在的知州府倒是不負債了,但還是十分的窮。想要有錢起來,還得等上級撥款和收稅上來,拿來救災,根本不可能。

陸柒吐了口氣:“離秋收還有一個半月,若真是遭了災,提前一個月準備也來得及,那再等幾日,看看能不能撐到下雨。”

她頓了頓:“若是真遭災,我自然會遞摺子上去,救災的銀子還不夠,我會想辦法。”

當天晚上陸柒晚膳都只喝了一小碗白米粥,秦何瞧她神色,問了一句:“怎麼才吃這麼點?晚上餓了的話你又得半夜起來找食吃了。”

陸柒神色鬱郁,放下手裡的筷子:“沒什麼,我只是覺得胃口不大好,吃不下。”

秦何也附和一句:“是啊,我這些天也沒什麼胃口,冰快用完了,人家也不肯賣的。這天這麼熱,喝粥都沒胃口。”

陸柒笑笑,笑意有點勉強。等下人都撤了出去,她才在秦何的追問下說了自己的憂慮。

“不然咱們少吃點,捐些銀子出去?”秦何提議道。

陸柒面上多了幾分笑意,又搖搖頭:“咱們帶來的銀子也不夠多,這府上也有這麼多張口要養,更何況就算銀子全捐出去了,也沒有多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