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盡心盡力的侍候她,但她卻不知怎麼了,就忽然惱了我們……”
夏清和自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挑撥晉晟王與七公主之間的關係,黎後為了搬倒七公主,應該接招才是。
然而事與願違。黎後確實心動了一下,不過想到自己在廖國為質的兒子,再想想七公主的權勢和財富,她便冷哼一聲道:“不過是幾個連奴才都不如的東西,竟然還敢埋怨七妹,來人,給我直接拖下去打死了。”
“諾!”王后身邊跟著的護衛出來幾個,直接矇住他們的嘴巴,拖了下去,根本沒有給夏清和幾人辯駁的機會。
這不過路上微不足道的一段小插曲,待黎後見著妣雲羅後,她甚至將此當做二者聯絡感情的話題,向妣雲羅邀好道:“王妹,那幾個人那麼不懂事,你直接處理了便是,何必礙於你王兄的面,對他們多加寬容。你要知道,你王兄把這些人送給你,就是為了令你開心,若是這點都辦不好,此等無用的人就沒有留著的必要。”
“嗯,謝謝王嫂美意。”妣雲羅提著茶壺,親自給黎後沖茶倒水,態度如同從前一樣,十分恭敬。
對於這點,黎後十分欽佩。即使妣雲羅的野心已經眾所周知,然而她卻依舊如從前一樣,畢恭畢敬地對待著晉晟王和正宮嫡系,讓人在她的言行舉止上,挑不出半分的錯處。
黎後接過茶會來,微微抿了一口,心中暗自思忖。
妣雲羅如今對太子和晉晟王那是一心一意,她若是求她,她定會說她外道了,不把她當自己人、她已經盡心盡力了……
黎後設身處地,也覺得妣雲羅會這樣做,可是為了太子,她最終卻將心一橫,撲通一聲跪到地上,對著妣雲羅求道:“七妹,求你救救你的侄兒,日後待他回國,成了大晉之王,定然會十分聽您的話,無比地孝順你。”
妣雲羅望著黎後卑躬屈膝地樣子,聽著她恭順無比的話,眼眸輕轉了一下,連忙誠惶誠恐地上前扶住她道:“對於太子侄兒的事,我無時無刻不放在心上,王嫂,你根本不用如此呀。太子是王兄的嫡子,是未來的君王,哪能讓他聽我的話,是臣妹聽他的話才是。”
承認了黎後的話,就等於應了她對晉晟王確實有不臣之心,妣雲羅怎麼會沒看出黎後的小心眼,當即同她打起了太極。
黎後聽了妣雲羅的話,既意外又好似在意料之中。
她怔怔地望著妣雲羅,見她如此滴水不漏,心中的畏懼更甚。”是嫂嫂為了太子的心急,一時說了胡話,還望七妹見諒。”
黎後最終只能失望而歸,在塗畔宮耐著性子,等待廖國使者的到來。
大晉與廖國之間隔著千山萬水,等廖武王回到自己的國家,平息了內亂,派遣了使者來到大晉,已經是次年春末。
這會兒大晉城內,桃花盛開,朝氣蓬勃。
百姓準備忙著應召塗畔宮第二屆招生,對於太子的關注程度,已經降到了心平氣和的點;朝廷百官在適應了大晉去年的突飛猛進後,開始跟上腳步,開新的商樓,應用新的聘用制度,展開新的角逐,至於太子的事情,大家等著等著,就等得習以為常,甚至有些人覺得那就是個大麻煩,不回來更好,省得打破大晉的平靜。
不過該來的還是來了,當廖國使臣進入朱雀臺,拜謁妣雲羅的時候,眾臣聽著他們獅子大開口,不僅要迎娶嫡公主,還要大晉歸還四座城池,直接鬨然大笑道:“你們廖國是還沒睡醒,盡做白日夢吧。我大晉不再攻打你們,你們就該燒高香了!”
“就是!你們廖國最好將我國的太子像神靈一樣貢著,否則若有差池,便是我大晉血刃廖國之時。”
這時,群臣都無比的有底氣,一個個趾高氣昂,壓得廖國使者憋氣不已,根本接不下來話來,最後只好梗著脖子道:“我看大晉根本沒有和談的心,那既然終究是要開戰,我廖國縱然不如大晉富饒,但又有何懼。”
“待我回國稟告大王,便讓他當著晉國邊防將士的面,親自處決了晉太子。”
“爾敢!”
“光腳地不怕穿鞋的,我廖國有何不敢。”
朝堂之上一時爭持不下,妣雲羅坐在上首,並不說話,等了一會兒才道:“廖國使者一路舟車勞頓,不妨先去使館休息幾天,待養好精神,再與我們細細商榷太子一事。”
魏國使者張衡微微抬起頭看了一眼妣雲羅,見她貴不可言,再聯想在大晉所做的事,也不由心生歎服。
“是。”他點了點頭,躬身一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