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家,我很快就回來了。”
羅家睿低頭抹淚,“大哥!保重!”
林曉溪拉著大羅的手,看著家庸哥、陸楊還有石頭哥三人進了登機口。
等兩個孩子放學回家,發現伯伯、伯母還有石頭伯伯都走了,很不高興。
小阿檀嘟著嘴,“怎麼不和我說一聲呢?我還沒有答應呢。”
林曉溪揉著小傢伙的發頂,“你個小娃娃,還管起大人的事兒來了,你大伯他們有自己的工作,大人都要幹活賺錢的,要不然哪有錢來養活你呀,你小不點兒就要穿新衣服,吃好吃的。”
阿檀表示不服,“媽媽騙人,你不說我每年收的紅包足夠我花了嗎?還說我是小福包。”
林曉溪梗住,有一個記性太好的兒子,她只能前詞奪理了,“那你想想啊,你現在還小,當然可以收紅包啦,可是咱們家的規矩是十歲之後就不能收紅包了,那個時候你還是掙不到錢啊,爸爸媽媽還是要掙錢養你的。”這麼說,沒毛病吧。
“媽媽,我養弟弟,到時候我就長大了,就能賺錢了。”嘟嘟聽太奶奶說,爸爸十三歲就能賺錢養家了,他也行。
林曉溪捂頭,不是說家庸哥不告而別麼,怎麼歪到兒子十三歲打工養弟弟了,她們家還能缺了他們錢花。
“媽媽,你教我賺錢吧,到時候,就不用哥哥養我了。要不哥哥會累的。”阿檀也喜歡錢啊,錢可以買新衣服還有果丹皮。
“那行!媽媽給你們哥倆一人買一個大的儲錢罐,然後把家裡的活標註好價格,你們幹什麼活就可以在媽媽這裡結工資,這樣就可以提前攢錢啦。”林曉溪覺得自己簡直機智!
作者有話要說: 終於可以了,麼麼大家~
第154章 兒子賺錢
阿檀拿著小賬本,心情不美麗; 這個休息日居然沒賺到五塊錢。
林曉溪自從三年前給兩個孩子制定了家務收費細則; 一直執行的很徹底,但又害怕兩個兒子突然有了錢會亂買東西; 特別怕他倆買糖果; 所以想出了記賬一招。
兩個兒子每天要把完成的家務活記在賬本上; 睡前相加,算出該得多少錢。算多了; 林曉溪肯定不給,還會扣錢,算少了; 林曉溪就按這個來,而且還扣錢!所以,兩個孩子每次都算的非常仔細; 阿檀還會讓哥哥幫著檢查一次,這可都是血汗錢啊!
當日錢當日結,林曉溪會看著他倆把錢放進儲錢罐裡。她買的儲錢罐是兩個大木頭箱子,上面有長方形孔洞; 可以塞錢; 木頭箱子的特色是兩把鎖頭,她和兒子們各一把,也就是說,誰也別想單獨開啟。
為了給兒子們結錢,林曉溪在公司財務那換了好多新票零錢。
做家務賺錢的這個主意; 林奶奶是有些意見的,認為家裡不差錢,還弄那個花頭(噱頭)幹嘛,林曉溪只得給奶奶講,這麼做是為了培養兩個孩子的金錢意識。林奶奶也不太懂,反正就是對孩子好唄,也就預設了。
羅家睿舉雙手支援,兩個小傢伙能幹活,媳婦也能輕鬆點。
至於三年來的效果?林曉溪覺得阿檀也步入了嘟嘟的行列,越發的摳了。兩人現在絕對是摳哥哥加摳弟弟二人組。
有一次,林曉溪帶他們倆逛街,想給他們買皮鞋,孩子小,就想買皮質好點的,軟和一些不硌腳的。所以,挑的是最貴的幾種鞋子。
阿檀拉著媽媽,“媽媽,這個太貴了,我現在上學,一天賺不到兩塊錢,這個鞋子居然要五十多,那不是…要…”阿檀還在算數。
嘟嘟幫著弟弟補充,“二十五天還多。”
阿檀趕緊點頭,“要幹那麼久,就買一雙鞋,不合適。”
林曉溪:小小年紀,已經考慮價效比了嘛,幸好兩個小傢伙還不知道他們的衣服很多都是陸楊從香港給郵寄過來的,都是好牌子,比這雙鞋要貴得多得多。
林曉溪一看苗頭不對,回家就給兩個兒子上了一課,名字為正確的消費觀念。
“媽媽今天要批評你們,攢錢並不等於摳門,價格並不是衡量一個物品的唯一標準。要知道你們還小,一雙舒服的鞋子能讓腳發育更好。如果你們更在意價錢的話,選擇了一雙便宜的劣質的鞋子,致使腳受傷,這樣的經濟損失會更大。錢是賺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媽媽在給你們舉個例子,服裝有時候代表著一個人的臉面,我和你們爸爸經常去參加聚會,如果穿的破破爛爛,有可能門都進不去,這也是對自己對別人不尊重。而且衣服首飾還代表著一定的經濟實力……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