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思索,圈圈畫畫再寫了點內容,給將士們分出了幾個比較安全的訓練點。
寫完後,他將地圖交給了紅六:“若是有外人來襲……”
這會兒被分配到雙嶼島和潛伏在五島的水師並不多。
一旦有外人來襲,蕭子鴻怕對方人數太多,島上要是沒能守住,那損失太大。紅六一旦發現有敵襲,必須先要和朝廷人聯絡上,必要時還要和崇明教聯絡。
紅六明白蕭子鴻的意思,恭敬受命。
蕭子鴻處理完這個事情,又匆匆坐船回到崇明碼頭,將舒淺先前說的包括玉米在內的諸多糧食香草,仔細詢問清楚瞭如何種植,如何使用,在一一劃分了類別,派人送到京城去。
銀錢可以送南京,這些東西在南京六部還沒設立好前,只能送到京城戶部。
若說紅薯讓戶部上下很是震動,那玉米便是讓他們心中極喜了。
為何?
因為舒淺白紙黑字寫得明明白白,這兩種東西都能夠當主糧吃,還能夠套種,也就是種在一畝田中。
玉米種出來極高,像是一根長長的竿子,而紅薯則是基本上在地下,一上一下只要間隔好了,那是沒有太大的影響。且這兩種都耐旱,耐寒,還耐貧瘠。
若是上點心的農戶多照料照料,還只需要給紅薯施肥,根本都不需要再額外給玉米施肥。
舒淺也寫明瞭種植過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間隔。
五行紅薯,夾雜一行玉米,總計九尺寬,或六行紅薯帶兩行玉米,總計十二尺寬,按照各地土地的真正情況,農戶也能自行去試驗調整。
稻和麥,戶部手中有不知道多少種數量,就為了能夠更好適應各地的土,還在不斷的思考能不能尋到新的良種,可這到底是需要大量日子去驗證成效的。
新的糧食種類,那便不一樣了,老百姓剛開始或許還有些牴觸,可朝廷真下了命令,下頭也知道這些能產量更多,讓日子過得更好些,當然會想試著去種。
新皇上任,日子眼見著過得好了些,老百姓對他還是信的。
戶部忙得痛苦又歡喜,禮部也沒好過多少。
禮部尚書面對自己面前的信,面無表情想著自己要不要早一些提交辭呈,好回去頤養天年。
天子成親,是大事。
京城裡要人有人,要地有地,要祭壇有祭壇,什麼事情都好做。忙碌是會很忙碌,但按照過往典例,禮部尚書自認還是能操持好這事的。
但這新皇不一般,非要在江南成親。
非要在南京那地方成親。
南京,要宮殿勉強能拿出一兩個,要人還都要從京城派遣過去,要祭壇……那地方都多少年沒開過壇了?群臣難道一塊兒都去南京?
命婦難道一塊兒去南京?
這簡直胡鬧!
禮部尚書深深撥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