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沒有太多的時間,下一波攻勢必須要快,不能讓對方回過神來。
季方曉那邊安靜了片刻,然後他說道:“你先等等。六連連長,你帶二三排的人,現在去中路。”
連長揮臂讓人出列,一面出擊一面問道:“中路突破?他們防線不是回撥了嗎?”
“不,不是突破。”季方曉說,“他們撤,你們就進。他們追,你們就逃。”
連長意會道:“去騷擾他們中路?”
季方曉說:“對。讓他們保持兵力分散。其他所有人!右路集合,準備強攻!趙卓犖領兵,負責前線指揮!各排排長準備聽命。交付物資,保證彈藥充足。”
趙卓犖領命,過去和後方人員接洽。
現場負責列隊編號,指認各人位置、進攻方向和順序,分派強攻或掩護的職責。然後給每人裝派至少二十枚的子彈,將負責管理物資的人守在隊伍中間,向前行進。
這畫面才稱得上是一個團隊。
眾教官的視線在兩邊巡迴一圈,不禁搖搖頭。
一教官感慨說:“一場戰役,需要的不只是指揮,還有能壓陣,有經驗的戰將啊。”
他旁邊的那位說道:“不只是戰將,還有各部統籌。”
偵查,前鋒,指揮,分析,押運,後勤……這些人都是缺一不可的存在,而他們每個人都有各自存在的意義。
指揮不瞭解前線的事情,而士兵不瞭解大局的事情,原本兩方應該是用來互補的,而信任是建立他們雙方合作的橋樑。
只要每個人都能明確自己的位置和職責,整個隊伍就能有序起來。不是指揮能夠排程整個戰局,那麼整個軍隊的一切事務都要由他來操手了。也不是把一切都抓在手裡,那麼一切就盡如掌握。
越是人多的組織,領導者越要學會下放權力。
眾人已經開始出發,季方曉處理完了一批隊伍的站位,才開始回答剛才程澤的問題。
“其實我們原先的計劃是對的,也猜準了。蔣嘉柯想從邊線防禦我們。”季方曉說,“連勝雖然猜中了我們的計劃,但是,蔣嘉柯或許沒有聽信她的話。”
一個指揮,最討厭底下的人對自己制定戰略指手畫腳,提出質疑。幾次三番,容易影響自己的威信。尤其蔣嘉柯原本對連勝就有點偏見,而對自己又有足夠的自信。
因為指揮所看見的事情是不一樣的,他們有自己的考慮。前線的人並不瞭解,更多時候提出的建議是短淺而片面的。這也就直接導致了,一般的指揮都有點剛愎自用的毛病。蔣嘉柯尤為明顯。
他一錯再錯,被指出後不予反思。
季方曉:“連勝把人騙到中路去,如果是說好的事情,那應該是附近的兵力過去佈置包圍,但是沒有。他們自己繞了一個大圈,繞了陣營中段,才攔截住方見塵他們,說明指揮沒有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