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水而修、避人而修、保穩而修’的十二字建設方針,緊靠著國內兩大流域以及無數幹流、支流,以省界為單位,直接部署了十二個可控核聚變發電站的修建計劃。
因為可控核聚變的反應堆是在科工院核工程研究所內設計完成的,磁流體發電機組是在科工院發電機研究所研發製造的,而這兩個研究所已經掌握了生產研發的全部技術,故而生產速度那叫一個飛快。
簡直像搭積木一樣,反應堆與發電機組就生產出來了,直接由專用車輛把反應堆與發電機組運到建設好的發電廠內裝配安裝,然後再由專業技術人員負責檢修工作,一座可控核聚變發電站便算是修建完成,一經點火,立馬就有澎湃的電能供應。
只不過也有很多問題擺在了華國的面前。
雖然華國是典型的農業大國,但農業生產作物品類並不多,再加上國際化資源配置的工程中,由於可以用低廉的成本價買到外國的農業產品,而本國自己生產的話比從外國進口還要貴,所以國內的農業大網已經被漸漸撕破,許多國家一搞小動作,弊端立馬就出現了。
時隔將近二十年,糧食問題又成為了困擾許多老百姓的存在。
華國領導人氣得不行,一咬牙,直接給農業大學的研究團隊和農科院的科研人員下了發展任務——糧食要增產!
農科院的衛東明就這樣被提拔重用了,畢竟他是農科院裡為數不多的幾個正經大學生,很多人要麼是別的單位調過來的,要麼是念了工農兵大學後進來的,壓根沒幾個人真的懂農業科學。
臨危受命的衛東明壓力山大,整宿整宿地查文獻寫方案,可做農業生產實驗不比衛添喜推導數學公式那樣立竿見影,就算他把頭髮熬得一把一把掉,各種增產理論不停地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