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自家酒樓的時候,耳聽著後面有人喊她。一回頭,就看見剛才買菜的那位大姐正氣喘吁吁地朝她跑過來,說是她方才記錯了,馬鈴薯今日減了價,按斤兩應該多給她兩個馬鈴薯。
曹心知當時就愣住了。這個賣菜的大姐追了她兩條街,就是為了告訴她,她少給了她兩個馬鈴薯?
沒有人比她更清楚,從她賣菜的地方,到她家的酒樓,有小半個時辰的腳程。跑這麼多的路,就僅僅是為了她要再給她兩個馬鈴薯。
不管別人怎麼理解,曹心知反正是被馬氏的做法給震撼到了。
她伸出手,慢慢接下了那兩個馬鈴薯,轉過身,就要進樓。
在踏過門檻的時候,她想了想,還是回過頭對那位買菜的大姐說:“大姐,你的菜我很喜歡,下次你要是再過來,也給我酒樓裡送上一些——”
…………
234 吃一塹,長一智
馬氏和曹心知就這樣成為了好朋友,還以姐妹相稱。
馬氏每次到鎮上賣菜,總要到曹心知的酒樓坐上一坐,給曹心知帶些喜歡的農村土特產。而曹心知,酒樓裡有了啥好吃的,總會包一些讓馬氏帶回來,給家裡的孩子們吃。
曹心知認識許多酒樓的老闆,需要許多的菜,只要馬氏園裡有,再多銷路都不成問題。
正巧他們酒樓裡也需要,馬氏想了想,反正家裡還有些餘錢,就在村裡做起了小買賣,從其他人家那裡收購了蔬菜豆角土豆啥的。
大致算了算,那些酒樓需要多少,她就收多少,這樣也不至於多了賣不出去,還要麻煩人家曹妹子。
到後來,馬氏慢慢上了手,這小生意做得還不錯,銀子也沒跟著少賺。
馬氏自個兒都沒想到,年紀一大把的人了,居然還做上了生意,而且還掙了銀子,可把馬氏樂得……
老劉家的日子是越來越好過了,如果一家人身體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那不也是一樁美事?偏偏劉家這一年來風波不斷,幾個孩子相繼出事,真是讓馬氏操碎了心。
家裡日子不難過,對於孩子們終歸是一件好事。
至少劉當歸,不必再擔心學堂去不成的問題,可以每日安安心心地去上學。還記得他爹剛出事那會兒,這麼小的孩子都得跟著爺爺奶奶到田裡去割稻子,一連半個多月,都沒有去學堂。
劉當歸自從升到第二級之後,每日花在學習上的時間更多了。每天早上,馬氏起來的時候他便起來了。也不用幫忙,就搬著小凳子到了後山。或者站在高山之上,大聲地背誦著文章。
傍晚回來的時候,也不急著玩,總是會先完成夫子所佈置的功課,然後預習明日夫子課上要講的內容。剩下來的時間,才會陪弟弟劉靈芝玩一會兒。
劉當歸雖有些自閉,在他爹出事之後,卻喜歡黏著他爹劉東山。
黏他,不代表非要和他說些什麼,也沒有每日向他爹報備學堂發生的事情。而只是在他爹房裡。陪他爹坐上一會兒。
劉當歸是個不愛說話的人,他喜歡聽、喜歡看,唯獨不喜歡說。
劉東山也是一個話少的人。所以父子倆個在一塊兒,常常是自己忙自己的,沒有啥話說。
“今日夫子講的課,當歸可聽得懂?”
“嗯。我事先都有預習,夫子講課雖然快。我還能跟得上。”
房間裡安靜了一會兒。劉東山正在專心刻著手中的木雕,剛才那會兒工夫,木雕的最後一刀也已完畢。
劉東山端詳著那個木雕,看得很久很久,不時拿起刻刀在上面小修一下,一盞茶過後。才滿意地笑了笑。
放下手中的刻刀,吹掉木雕上的木屑,劉東山把它舉得高高的。對準著夕陽灑進來的餘暉。這個小小的木雕,彷彿都有了光輝。
劉東山輕輕地咧開了嘴角,看著那個木雕,眼裡有著令人心驚的溫柔。
劉當歸怔怔地看著劉東山嘴角的笑意、溫柔的目光,他何曾看見過爹爹這個樣子?
爹手中的木雕。不用看他也知道刻的是什麼。
那個木雕,爹已經刻了很多個。在爹房間的小櫃子裡。放了一排同樣的木雕。這些木雕,有的大、有的小,但所刻無一例外都是同一個人。
是她!
自她離開家的那天,爹爹就開始刻起了木雕。她走了多少天,在爹爹的那個櫃子中,便有多少個木雕像。
這個木雕像,爹爹已經刻了許多次。劉當歸甚至認為,爹爹即使閉上眼睛,也能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