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題詩啊,未免太普通了些,期待著第一才女表演的人們心裡有些失落。
卻見臺上的女子並沒有提筆,而是固定好了針線架,左右手各持了一根針開始上下翻飛。
她竟是打算現場把詩句繡上去?還是左右開弓?要知道刺繡可是細活,她若是繡得太久宴席必然會沉悶無聊,而繡得急了又怕粗糙鄙陋。而左右手同時操作,在座絕大部分人可都是第一見。
看著她胸有成竹的樣子,眾人心想看來才女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呀。
作者有話要說: 晏李林三人組出場惹~
加上某皇上,大楚F4集結完畢!噢耶!
第16章 (下)
臺上的女子皓腕翻飛,銀針穿梭,墨線成織,雖然沒有繁複驚豔的形式,靜謐之中卻也頗有幾分觀看美感。
但這遠遠不夠,時間一久眾人就會沉悶了,洛搖光於是開口說道:“本宮與絮然自幼熟識,一道師承靜靈大師,本宮瞧著倒有幾分想念以前在相國寺的光景了。既然如此,不如本宮撫琴一曲,權當是助個興。”
長公主倒真是個重情義的,如此高貴身份竟會為了兒時玩伴紆尊伴奏,眾人感慨之餘也被吊起了胃口,傳言長公主琴藝頗佳,但是因為行事低調,沒幾人聽過,今日竟能飽一飽耳福,甚是期待。
洛搖光命人取來了琴,往臺側一坐,捻指一撥,熟悉的感覺洶湧而來,琴音自然而然地從指尖瀉出,她這個只會碼字的現代俗人終於可以裝一回逼了,想想就很激動啊。
琴音淙淙,清而不浮,亮而不躁,竟是古曲《定風波》,此曲歷經朝代久遠,樂章在流傳中已經殘破,前朝哀帝費盡許多心思才修復了七七八八,卻因指法繁複然意境又需豁達使得許多琴師望而卻步。
如今長公主不過十七八歲的年紀,竟能對此曲信手拈來?
眾人只聽得琴聲悠揚,松沉而曠遠,間或夾雜著流水竹林之聲,一時彷彿入了境,竟似乎真身穿蓑衣,手持芒杖,穿過竹林緩緩而來,淡看風雨,只嘆一聲風波定。
技藝嫻熟,琴聲流暢準確已實屬不易,然而更難得的是如此韶華年紀琴音之中便能有這番的豁達曠然,甚至還帶了幾分禪意。
眾人一時聽入了迷,竟忘卻了時間的流逝,忘記了臺上還有一個人在繡著字。
晏清毓看著臺上撫琴的女子,突然想起了很多年前相國寺的禪房裡那個為了練琴十根手指盡數磨破卻不哭不鬧依然不停歇的倔強小丫頭。那時世人皆道公主性子極好,他卻總覺得她的性子最為剛烈,只是過於仁善,才顯得有些文弱。他總擔心她會因為極善又極剛的性子誤了此生,可不知為何,如今見了幾次後他竟放心了不少。
當琴聲停下,安絮然將完成的繡屏往臺前推了一推時,眾人才發覺半個時辰竟然就這樣過去了。
而半個時辰之間安絮然也當真完成了刺繡,眾人只見素絹上用墨線繡著:
一朝金榜,兩淚漣漣。只道三元喜,哪聞四時寂,五經難誦六藝繁。七步詩,八方亂,丹心朝奏九重天。十年寒窗無人問,百轉柔腸空許月。我自千金散盡換美酒,萬古江山君莫愁。
內容倒是中規中矩的祝賀新科進士的詩,巧妙的卻是長短句錯落,由一至萬,數字相連。不過但凡才學好些的世家子女,下一下功夫倒也都能做出來。
然而還不等眾人禮貌性地誇一誇,安絮然卻轉動了屏風,將屏風的背面呈現在眾人面前,眾人這廂一看,才發自真心地鼓掌稱讚。
屏風背後同樣用墨線工整得繡著一首數字詩:
萬戶搗衣,千里嬋娟。憑欄百般想,倚窗十年妝,九華帳醒八月涼。七夕盼,六橋夜,羅衾難耐五更寒。四弦不似琵琶聲,三夜頻夢見君意。爭教兩處銷魂不羨仙,一生一世一雙人。
短短半個時辰內,安絮然不僅僅是左右開弓,繡得還是一副雙面繡,雙面繡的難度眾所周知,足見其刺繡功夫了得,怕是整個盛安無人能出其右。
更別說此番的細膩心思,若第一首數字詩只是一首中規中矩計程車子詩,那麼第二首詩則是一首柔情悱惻的閨中詩,兩廂連在一起一則才子報國空負佳人,佳人卻痴心不改的相思愁情躍然浮現,生動無比,感慨入懷。
真是極巧的心思,極厲害的手藝,又都是實打實的東西,旁人也眼紅不得。眾人也就淡去了先前的嘲笑心思,真情實意地為安絮然叫好。
安絮然心中得意,果然不出她所料。面上卻仍只是淡淡地笑著,還帶了分羞赧:“絮然獻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