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的把孩子們弄出京城了。而且,破門而入、積極救人的不是京兆府的差役,而是人家學院的護衛。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說,齊國夫人確實是蘇家的恩人。
偏蘇家與崔家一武一文基本上沒什麼交集,蘇娘子與蕭南也只是見了面打個招呼的關係,所以實不好貿貿然就跑上門。
這時,蘇娘子便想起了蘇氏,於是她忙帶上給蕭南準備的禮物去崔嗣伯家,跟蘇氏把情況一說,蘇氏很積極的表示願意幫忙。蘇氏的目標也很明確,一來是賣蘇家一個好,二來也是藉機與榮壽堂拉近關係。
崔清與崔家的恩怨,蘇氏雖不知道詳情,但她聰明伶俐,根據自己未嫁前聽到的京城八卦,以及嫁入崔家後打聽到的資訊。她大概也猜出了七八分。
好吧,雖然崔清於崔家來說是個‘叛徒’、‘不肖子’,但他終歸是崔家的兒孫,且那些事的相關當事人除了崔清,基本上都故去了,再深的怨恨也會隨著時間而慢慢淡去。
而崔嗣伯和他的兒孫們的身上卻始終流著雙相崔家的血,血脈卻是不會因時間而割斷。
所以,蘇氏相信。只要他們做足姿態,讓老宅三堂知道他們的心意,兩邊的恩怨終有化解的一日。
今日蘇氏便是來表示善意來著,而且就目前的狀況來看。蕭南對她很和氣,並沒有因為兩家的恩怨而冷漠以待。
唔,這是個好的開端,向來懂得抓住機會的蘇氏但那個人不會放過。
她見蘇娘子哽咽難言,趕緊幫忙插嘴道:“弟妹,你是不知道呀,當初蘇娘子知道寶貝兒子被那該死的柺子拐走後,心疼得幾欲死過去,幸好你們學院的護衛找到那賊窩子。救下蘇家小四郎……”
原來如此!
蕭南一臉恍然,之前她聽玉簪回稟的時候,只顧著驚訝了,卻忽視了一些具體的細節。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玉簪好像說過,學院的護衛抄了柺子的老巢,且救出了十幾個被拐走的幼童。
蕭南沒想到。蘇家的孩子竟然也在其中。
蘇氏一邊說著,蘇娘子一邊用力點頭,最後終於控制住情緒,又福了一禮,道:“妾身多謝夫人的救命之恩,嗚嗚,您的學生和護衛救了四郎,更是救了妾身的性命呀。”
見蘇娘子如此虔誠的致謝。蕭南忙起身攙扶,扶著她的胳膊,笑道:“蘇娘子太客氣了,救人的是學院的學生和護衛們,我可不能冒領功勞。再說了,護衛們能找到賊窩子。那也是運氣,更是你家小郎君的福運厚澤。要不然,那柺子拐了那麼多人,怎麼就遇到蘇小郎君的時候就被抓住了呢?”
一番話說得,蘇娘子破涕為笑,忙說‘夫人玩笑了’。
蕭南卻繼續道:“可不是玩笑呢,我聽下頭的人說,本來這些柺子前一日就該把拐來的孩子們送走,可不知為何,偏偏耽擱了……由此可見,就是老天爺也在庇護著貴府小郎君呢。”
雖然明知蕭南說的是客套話,可沒有哪個母親不喜歡人說自家孩子有福氣。
而且細想一下,蕭南的這些話也確實有幾分道理呢。
蘇娘子看向蕭南的時候,也就愈發覺得和善、愈發想親近。
其實蕭南也確實想親近蘇娘子,進而與蘇家拉近關係,她可沒忽略了蘇定方的名將身份。如今賀魯蠢蠢欲動,大唐與西突厥之間遲早要有一戰。
蕭南掰著手指數了數,大唐若是想平定西突厥,能領兵打仗的也就那麼幾人,蘇定方便是其中之一。
如今崔幼伯在鄯州,雖距離邊境線遠了些,但那邊一旦起了戰事,他那裡可定要受衝擊,若是能與領兵的將帥打好關係,對崔幼伯也便利許多。
於是乎,蕭南和蘇娘子兩邊都有意交好,中間又有蘇氏插科打諢的調節氣氛,一場談話進行的異常順利。
待蘇娘子告辭的時候,她與蕭南已經很熟稔的互稱對方小字了。
“喬木,明天你也要參加韋家的賞梅宴?”
蘇娘子挽著蕭南的胳膊,低聲說道:“我可是聽說,平安公主也要去的。”當年襄城郡主與平安郡主的馬球賽可是滿京城皆知的重量級八卦呀。
蕭南微微一笑,道:“京城就這麼大,我們早晚會在同一場宴會上遇到。再說了,我和平安終究是表姐妹,總這麼冷著也不好。”
蘇娘子挑挑眉,順著蕭南的話說道:“你這話也有道理……明日咱們在韋家見!”
她的言下之意很明白,是讓蕭南放心,明天她也去,萬一平安要為難蕭南,她會幫忙緩和一二的。